湖北代表团开放日:代表们的这些建议引人关注
2025-03-07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在会上,胡立山、尤政、胡玖明、徐卫林、宋保亮、马春山、黄艳、王建清、刘锦秀、李少平等代表先后发言,表示一致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并就支持武汉和武汉都市圈建设、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特色高校建设、支持湖北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提升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推进数字孪生长江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化工中试产品产业化转化等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胡立山:
武汉在用在筹在建大科学装置达10个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研判形势深刻透彻,部署任务精准有力,是一个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
过去一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交出了一份“难中有成、稳中有进”的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万亿元、增长5.2%;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1家,在用在筹在建大科学装置达1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08亿元;高端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在汉单位牵头完成通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19项、居全国城市第2;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武汉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稳居内河港口第1……
武汉市将发挥中部经济中心“挑大梁”作用,打好全方位扩大内需“组合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加快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创新策源力,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以枢纽提能扩大开放辐射力,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龙头引领提升区域协同力,更好发挥武汉中心城市带动功能,引领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深化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协作,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尤政:
与区域产业发展共生共荣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
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亮点进行总结概括,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报告对2025年工作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整个报告数据翔实,部署工作务实可行,让人倍感振奋。我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牢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全力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体系建设,并立足湖北,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实践中,助力地方实现更多创新驱动、更加高质量发展与更好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一方面,强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把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适配产业发展放在最突出位置。一方面,始终坚持有组织科学研究,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与区域产业发展共生共荣。在统筹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上,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实体化建设,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加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湖北光谷实验室建设,全力争创光电子领域国家实验室,积极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使命。聚焦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与华为公司、东风集团等建设好高水平校企地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扎根湖北、服务湖北、建设湖北。
全国人大代表胡玖明:
一份“土特产”撬动城乡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孝感市委书记胡玖明:
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份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政治报告,是一份目标引领、提振信心的工作报告,是一份践行宗旨、凝聚人心的民生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李强总理的报告,对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部署。我理解,市县两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城是龙头、产业是支撑、绿色是底色、治理是基础、作风是保障。
我们将坚持以城带乡、做强县城,持续增加学位供给,提升医疗、养老、托幼能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工农互促、做特产业,大力开展“土特产”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今年每个县培育和引进1个过10亿元的“土特产”龙头企业,三年内实现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全覆盖;坚持生态优先、做美乡村,分层分类、沿线连片建设1000个美丽村湾,实施“万树村”建设三年行动;坚持大胆探索、做实基层,完成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户户走访到位、户户建档立卡、户户有干部包联”为抓手,把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巩固提升“一村一辅警”、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游泳进校园”、小微型消防站进社区进村湾“四个全覆盖”成效;坚持干字当头、做硬作风,以1.5倍发展系数研究和推动工作,为支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徐卫林:
纤维编织人造血管正在开展临床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重点突出、催人奋进,我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我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是推动经济快速腾飞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几年,湖北省纺织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即将突破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
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得益于纤维材料的快速创新,纺织产业展现出新的活力,不仅用于传统服装业,还广泛用于家居、建筑、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例如,武汉纺织大学正在推进的纤维编织人造血管的临床转化,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在航天领域,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国旗是我们用玄武岩拉丝变成超细纤维制作而成的,重量只有11.3克、不及两枚1元硬币,可以耐受太空的极端环境。未来的纺织产业,是一个时尚产业,也会是一个大健康产业。我们与武汉的医院正在联合开发具有监测心率、温度、皮肤状态的智能穿戴纺织品。
武汉纺织大学将坚持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用优势学科带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我建议: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特色高校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校高水平建设、特色化发展。用教育、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宋保亮:
建议在湖北布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保亮: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失智的主要原因。慢性病防治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意义重大。
大健康产业作为“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医疗强省,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医院,这些都为推进科技创新与大健康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以武汉光谷生物城为代表,湖北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地已初步形成多个大健康产业集群,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武汉一核引领,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带联动,宜昌、襄阳、十堰等多极支撑”的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大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湖北打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试验区。
建议国家支持湖北布局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整合湖北的医疗、科研和人才资源,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中部地区老百姓。
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建议国家支持湖北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武汉),支撑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百姓健康服务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马春山:
加快打造武汉高铁网络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春山:
现场聆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倍感振奋、倍增干劲。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湖北,并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北改革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昨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有力推动支点建设蔚然成势,武汉都市圈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但铁路对外通道标准不高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大力度支持湖北提升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快打造武汉高铁网络中心。打造以武汉都市圈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铁环线。
二是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普货集疏运体系。加大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资源支持力度。
三是打造以花湖机场为核心的高水平快货系统。推动空高联运、航空物流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黄艳: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大学校长黄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让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我就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围绕数字产业新模态构建,在服务水利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谈两点认识。
一是,数字孪生水利是服务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新质生产力,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在水利管理中具有良好基础。
数字孪生水利可提升水利系统的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为流域治理管理、工程调度运行等做出决策支持。水利部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在长江流域已有数字孪生三峡、汉江、丹江口等成功案例,在长江流域管理、工程安全保障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湖北具有建设我国中部地区“三算”融通数字产业创新基地的有利优势和重要条件。
湖北是长江中游水利大省,我国最顶尖的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团队在湖北。接下来,我们计划结合宜昌丰富的水电能源优势,统筹城市智慧大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等前沿技术,开展长江流域数据要素获取-处理-智造加工-价值服务的全链条数据生产线研发,构建算据、算法、算力“三算”全链条融通发展和创新的业务应用和服务模式,为有序全面盘活长江流域数据要素价值、服务流域水利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精准的数据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王建清:
当好“AI”汽车工匠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王涛班”班长、首席技能师王建清:
我来自中国商用车之都湖北十堰,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整车工厂的一名汽车产业工人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创新,大篇幅讲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党和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力度、激励大国工匠的温度,让我倍受鼓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央企东风的一员,我从东风汽车的发展中感受更直观、更欣喜。拥有56年造车底蕴的东风汽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殷切嘱托,累计产销汽车超6000万辆。2024年,东风整体经营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6万辆,同比增长64%;其中,东风岚图梦想家产品跃居新能源MPV市场第一。这里面,有我们技能产业工人的汗水,我感到无比自豪,感到干劲更足了。
当下,汽车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东风汽车勇扛央企大旗,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新能源、智能化等前沿领域实现多项重大突破,汽车生产线已实现无人化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高效执行复杂任务,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作为技能产业工人,我们必须拥抱新变革,紧跟新时代,积极钻研新科技,不断探索数字化边界,挖掘数据价值,努力为“AI”汽车当好工匠。
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
一根秸秆一只羊带富大别山

全国人大代表、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
如果说曾经的大别山是一座贫乏的大山,那么今天咱大别山的绿水青山,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金山银山。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根秸秆与一个产业”的故事。
我在大别山创业至今,已经22个年头。创业初期,我们利用大别山丰厚的天然牧草资源,对黑山羊实行放养。但是,这样的羊肉太瘦,只能做秋冬季的炖烧产品,而且成本也高。后来,我们改变养殖思路,把大别山的秸秆、板栗壳、药材渣等研发成饲料进行投喂。吃了新料的黑山羊羊肉肥瘦相间,口感更加鲜美,养殖成本也大幅下降。
在秸秆转化为鲜羊肉的具体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调研,和父老乡亲一起算了三笔账:第一笔账,是“一减一增”的生态账,减的是碳排放,增的是土壤肥力;第二笔账,是“一降一升”的经济账,降的是企业成本,升的是企业效益;第三笔账,是“一涨一增”的民生账,涨的是农民收入,增的是就业岗位。
建议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将黄冈作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出台政策支持农民秸秆种植及离田的补贴、支持市场主体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科研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李少平:
电子级硫酸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兴福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平: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深刻,确定目标科学可行,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
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作为芯片制造的关键性材料,长期被欧美和日韩企业牢牢掌控。十多年来,兴福电子坚持技术攻关,着力破解芯片国产化的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
目前,兴福电子已经成功开发多种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共计60种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产能规模达到37.4万吨,位居国内第一。其中,电子级磷酸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电子级硫酸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高性能蚀刻液填补国内先进制程空白,成为此类产品的唯一国产供应商。核心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SEMI标准的最高等级,不仅全面实现了国产替代,还在国际市场唱响了民族品牌。
未来几年,我们将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持续开展前瞻性攻关,抢占行业技术高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持续为“中国芯”关键材料提供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支撑。全面建成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引领全省电子化学品产业快速发展,为湖北省打造“光芯屏端网”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提供不可或缺的材料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我建议,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化工中试产品分类销售机制,取消中试后放大生产的规模限制,进一步加快化学工业中试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王成龙 周三春 王际凯 沈早慧 龚雪 整理)
猜你喜欢
【招聘简章】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65
聚焦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发展——六大队获批四川省2024年第二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212
【重磅】第六届中国国际砂石骨料大会在无锡盛大开幕!
169
老师微信群委托关照考研复试 湖南科大停止其招生资格
155
尚科办公社区获数10家投资机构数千万元融资,打造共享办公生态圈
135
中脉、康恩贝、如新、美乐家……直销疯狂何时休?
226
锅炉燃烧器检测工业无人机生产厂家
190
强强联合打造新媒体服务平台——华闻传媒与相关方持续增资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国广东方
146
武汉如邻科技特邀王国华教授来汉讲学
218
维普网,原名“维普资讯网”,是
219
大棚里的“洋专家”
科技部等部门公布新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
2023数码总结丨我的10款年度爱用软件
松山湖创新强磁力:打造科技创新品牌赛事,加速海内外优质资源集聚
上海科技园区案例
京东双11手机排名出炉!苹果霸榜,小米成国产手机销量冠军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
华创宏观:“新型举国体制”:抓手在哪?
【中央媒体看甘肃】技能报国 大有可为——甘肃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4农业信息化专题展暨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