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55
2025-03-20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 内容 提要】 中国 现代 性的发生摧毁了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家族的 社会 认同、对于国家的 政治 认同和对于儒教的文化认同使新知识分子发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中国现代性的 历史 就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随着革命及新中国的建立这种危机得到特殊形式的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 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自从中国现代性发生传统社会解体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同时也开始了漫长的身份认同的历程。由于知识分子是现代性的载体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历程可以解释现代性在中国的命运。 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基于三个层面即对家族(祖先)的社会认同、对国家(皇帝)的政治认同和对儒教(孔子)的文化认同。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民间社会传统民间社会实际上就是家族。传统知识分子不是独立个体也没有社会活动的空间而是家族成员他们没有从家族中分离出来。传统知识分子不仅在家族中生长而且在家族中受 教育 (私塾和家教)在家族中尽孝延续家族事业是他们的最基本的职责。
如果不能出仕就做乡绅为家族服务。如果出仕是代表家族为国效力光宗耀祖。将来致仕就荣归故里造福桑梓。总之家族是最后的归宿不仅在生活意义上而且在精神意义上都是如此。传统知识分子可以没有国但不能没有家在仕途不得意时往往就回到家族去从而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而所谓归隐实际上是回归家族。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想是“内圣外王”“内圣”是“修身”而“齐家”是最低要求是“外王”的基础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因此国家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之所在。这种“外王”理想不仅仅是一种功利行为由于它与“内圣”联系起来因此也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之根是儒教儒家学说几乎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全部知识来源它既是一套道德一政治学说又是一种信仰体系(所谓“内在的超越”)没有发生形上与形下、经验与超验的分化也就是所谓“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准 哲学 和准宗教。儒家学说不仅论证了“外王”的合法性而且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终极价值。这就是一种“圣化”的境界它使世俗的活动(齐家、治国)具有了神圣的意义。在传统社会里往往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即“卡里斯玛”成为整个民族的信仰。中国传统社会的“卡里斯玛”是家族(祖宗)——国家(皇帝)——儒教(孔子)三位一体中国知识分子也是这个“卡里斯玛”的信仰者和论证者同时也在这三个层面上实现了自我认同。 现代性是一个“祛魅”的世俗化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卡里斯玛”解体传统家族、国家、儒教被摧毁“圣”沦落为俗。

猜你喜欢

什么是提前批次录取 提前批次院校的特点


护肤护眼知识培训课件汇报人:XX


科普|光电美容后这些护理误区要注意!听听皮肤科医生怎么说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方案_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活动实施方案


最新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来了→


CF刀战心得距离加节奏才是取胜之道


蛇衔草原文


金刚石 /CBN砂轮怎么区分和使用 弘元超硬材料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羽毛球大单元教学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