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55

2025-03-20 本站作者 【 字体:

【 内容 提要】 中国 现代 性的发生摧毁了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家族的 社会 认同、对于国家的 政治 认同和对于儒教的文化认同使新知识分子发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中国现代性的 历史 就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随着革命及新中国的建立这种危机得到特殊形式的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 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自从中国现代性发生传统社会解体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同时也开始了漫长的身份认同的历程。由于知识分子是现代性的载体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历程可以解释现代性在中国的命运。 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基于三个层面即对家族(祖先)的社会认同、对国家(皇帝)的政治认同和对儒教(孔子)的文化认同。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民间社会传统民间社会实际上就是家族。传统知识分子不是独立个体也没有社会活动的空间而是家族成员他们没有从家族中分离出来。传统知识分子不仅在家族中生长而且在家族中受 教育 (私塾和家教)在家族中尽孝延续家族事业是他们的最基本的职责。

如果不能出仕就做乡绅为家族服务。如果出仕是代表家族为国效力光宗耀祖。将来致仕就荣归故里造福桑梓。总之家族是最后的归宿不仅在生活意义上而且在精神意义上都是如此。传统知识分子可以没有国但不能没有家在仕途不得意时往往就回到家族去从而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而所谓归隐实际上是回归家族。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想是“内圣外王”“内圣”是“修身”而“齐家”是最低要求是“外王”的基础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因此国家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之所在。这种“外王”理想不仅仅是一种功利行为由于它与“内圣”联系起来因此也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之根是儒教儒家学说几乎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全部知识来源它既是一套道德一政治学说又是一种信仰体系(所谓“内在的超越”)没有发生形上与形下、经验与超验的分化也就是所谓“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准 哲学 和准宗教。儒家学说不仅论证了“外王”的合法性而且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终极价值。这就是一种“圣化”的境界它使世俗的活动(齐家、治国)具有了神圣的意义。在传统社会里往往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即“卡里斯玛”成为整个民族的信仰。中国传统社会的“卡里斯玛”是家族(祖宗)——国家(皇帝)——儒教(孔子)三位一体中国知识分子也是这个“卡里斯玛”的信仰者和论证者同时也在这三个层面上实现了自我认同。 现代性是一个“祛魅”的世俗化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卡里斯玛”解体传统家族、国家、儒教被摧毁“圣”沦落为俗。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172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