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四季艾灸养生

2025-03-06 本站作者 【 字体:

四季艾灸养生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湿“湿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湿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5、孕妇禁用温灸按摩;

6、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7、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8、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9、罐的散热洞勿堵上,需要保持罐的干净。

艾灸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序。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人在交节气(一年之中以“两分”“两至”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时候艾灸神阙关元尤其有益。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独特艾灸养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可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史书载记原理玄妙,这种春温、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从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看是:“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可见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在“两分”“两至”(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时艾灸神阙关元。

中医讲顺应天序,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命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中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临床可见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节气灸”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节气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灸足三里除燥,灸关元穴除寒。

需要注意的是,“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也只适用于三十岁以上的成人,其它人群,除非有很特殊的疾病,否则不宜。人在三十岁以前,只要注意简单的养生常识,如吃足主食、不要熬夜、不要过于劳累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采用艾灸足三里或关元等专业的保健方法。

夏天比较适合阳虚怕冷,以及体内痰湿较重的人做艾灸疗法。如果感觉体内很热的话,就换其它方法吧。

冬季养生非常适合艾灸,艾灸对阳虚及寒症效果最佳。温热的特性使艾灸成为冬季养生最适合的项目之一,寒冷的冬日里,让艾灸陪伴你把你的身体灸的暖暖的。

针对夏季艾灸,罗列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夏季适合艾灸的一些病症。

对于有些慢性病,夏天艾灸会好于冬季,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夏季患者血经络畅,皮肤腠理宜泄,此时恰当艾灸益气补阳治疗,并辅以静养,做到治养结合,治疗效果必将大增。因此,大部分冬春季节无法治愈的患者,通过夏季服药、调养,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另外,夏天如果您要艾灸,一定不要再空调屋里做,因为艾灸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受凉,一旦受凉就达不到治病的目的了,更有可能湿气入体,起了副作用。

夏天有以下这些病症的朋友不妨试试做艾灸。

1.女性痛经: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冷饮,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要吃冷饮,久而久之会造成女性痛经。女性可于每次月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2.哮喘:哮喘可选择在伏天进行艾灸治疗,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几个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颈部下端)。

3.夏季失眠、多梦: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进行艾灸两次,每次10分钟~20分钟,可以改善失眠、多梦。

4.夏季腹泻: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腿部膑骨下3寸)。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441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