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坚守“足下生辉”(图)
2025-03-1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戏曲靴鞋,也称戏鞋。在色彩斑斓的京剧扮戏行头里,无论是生旦净丑,都少不了一双称心合脚的靴鞋。
根据塑造的角色不同,不同戏服要搭配与之对应的靴鞋。戏鞋主要有靴、履、鞋三大类,细分有近20种,厚底靴、朝方靴、虎头靴、猴薄底靴、快靴、登云履、彩鞋、旗鞋等。
京剧扮相穿戴严格,在靴鞋上出了差错,角儿就闹了笑话,上台就出了大丑。
有身份的文臣武将、帝王、士大夫等,要穿厚底靴;丑角扮演官员、文人、太监时,穿朝方靴;武生穿打衣、快衣时,多穿快靴,便于开打;扮演员外和安人时,穿登云履;扮演夫人、小姐、丫环等穿彩鞋,矮腰薄底,缎面绣花,鞋面缀有彩色线穗。
靴鞋制作精良与否,影响角色对表演的发挥。天津关于戏剧靴鞋的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天津靴子”以其特定的工艺流程和艺术风格,成为京剧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做工精良考究的鞋,才能彰显制鞋人的真功夫。张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靴子张”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眼里,只有纯手工制作的靴鞋才够品位。
“天津靴子张”的前身是“天津靴子”。创始人是原籍山东烟台的宋英俊。上世纪二十年代,宋英俊和宋云城父子在烟台专做戏曲靴鞋。一次,京剧名家马连良到烟台演出,穿用了在宋家定制的厚底靴后甚是满意,便回赠了一副钢刀和四只葵金花盆以表谢意。不久以后,宋氏父子接受了马连良的建议,举家迁到天津拓展业务。天津是全国有名的“戏窝子”。他们做的靴鞋很快受到戏曲名角和爱好者的追捧,人称“天津靴子”。
据“靴子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华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张金有师从宋云城学做戏鞋,得到师傅的真传,做出的靴鞋结实耐用、精致古朴,打造了‘天津靴子张’的美名。这做戏鞋的手艺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不管是老熟人,还是新客户,每一份订单都得认真对待。咱不能丢了手艺。”
“靴子张”制鞋的原料遵循传统。鞋帮面料是杭州纯丝大缎,有光泽、上档次;里料则用纯棉布,吸汗贴脚;厚底用纸压制,分量轻、有弹性;底皮选用高级牛皮,结实耐磨。
以厚底靴为例,制作分三大步:制帮、制底、成鞋。每双厚底的制作需要近千张加压后的毛头纸,这样的鞋底才更瓷实、不易变形。压纸利用压台完成,切靴纸则只凭一把刀,需压上全身的力量才能完成。接下来,纳靴底更是考验硬功夫:先用半尺长的钢锥扎透两寸半到四寸半不等的厚底,再用钢针把蘸湿的麻线带过,最后用锤子砸实……
谨遵祖训,一针一线,张华都不敢马虎。几十年下来,他的一双手早已磨出了硬茧,伤痕累累。
从鞋帮的裁剪、绣图到缝合;从鞋底的切靴纸、裁底皮到打磨成型;从帮底缝合、定型晾干到刷白底。下料开工后,历经20多道工序,最终“落印加封”,一双美观经典的戏靴才算完成。
京剧舞台用品极其讲究。但凡“讲究”的,就不能“将就”。马连良先生扮戏时讲究“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着靴的戏服,穿上后要距地面约一寸半,为的就是给演员“亮靴底”留空间。
京剧靴鞋是传统的,制作工艺也是老派的。张华一不开店,二不打广告,全凭众口相传的好口碑,手上有忙不完的活儿。京剧名角厉慧良、张世麟、尚长荣、谭元寿、叶少兰、王平、王立军、奚中路、张幼麟等,都穿过“靴子张”的鞋。
没有秘方儿,没有绝招儿。传统的款式、古朴的图案,精湛的做工,加上制鞋人精益求精的那份巧思和坚守,毫无悬念地成就了 “靴子张”的美誉度。
饱含匠心和温度的戏靴,配合蟒、靠穿搭整齐,演员越发英姿飒爽、玉树临风。适履登台,足下生辉。婉转亦或高亢的唱腔,优雅亦或高难的动作,表演者全情投入,嬉笑怒骂、辗转腾挪间,脚下生风采,国粹得升华。

猜你喜欢

南京完美动力动画学院


推荐好电锯电影有哪些=爱的呼唤电视剧


陈立洲、王雁诉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和王进侵害著作权纠纷案


想让客厅秒变艺术画廊?上京东入手海信艺术电视R8K


揭开了人性最“丑陋”一面,电影《神弃之地》上映后,引起争议


黑客都在用的操作系统之Kali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戏曲“走出去”,当有国际范儿


人潮汹涌的取景打卡地,也能变成文旅引流的砝码


“第一城区”向新而行的组织力量


空降利刃张富贵扮演者 空降利刃张富贵是谁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