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城区”向新而行的组织力量
2025-02-2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合肥市包河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现场,参赛选手正在比赛。(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
合肥市包河区,继续坐稳安徽第一城区。
近日,包河区2024年“经济答卷”公布:地区生产总值1902.9亿元,在长三角152个城区居第27位,总量在全省县区中居首位。
不只数字好看,发展含“新”量也可圈可点。
2024年,包河区在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排名跻身36位,高质量发展全国市辖区排名上升至第31位,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排第22位,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居全国市辖区第12位,各项指标均稳居全省首位,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蔚然成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干部是关键,人才是支撑,组织是保证。近年来,包河区积极调动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选贤任能,为“新质”育“新人”
低空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4年3月,“95后”干部石梦洁,被选派到包河区低空经济专班参与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她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产业攻坚,践行“保姆式”服务理念,深度服务企业需求,迅速成长为产业招商领域的复合型骨干力量,参与推动多家低空经济链上企业签约落地。今年2月,她获提拔担任区直单位副职。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包河区加强跟踪培养,创新培养路径,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包河区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打造“实训基地”“移动课堂”,提升干部专业素养、锻强实干能力,让干部在实战中强心志、提本领。
东向取经,开眼界增才干。2024年,包河区选派20名干部到沪苏浙先发地区产业一线跟班学习,增强产业感知力、工作创新力。每年选派30名左右懂专业、善攻坚的干部,到人形机器人、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链专班,推动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
立体识别干部,一线考察干部。包河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牢既出好成绩、又出好干部的鲜明导向,优化考核机制,实施“日常+集中+专项”考核,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之外,2024年针对重点产业链专班开展专项考核,聚焦工作实效,考准干部实绩,对在产业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单列年度考核优秀指标,评优比例提高到30%,单独核定年度考核奖标准,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包河区突出实干实绩,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六条举措,大力使用具备创新意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干部。2024年,56名在产业发展、科技金融、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上敢于担当、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等级,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推动转型发展本领有力增强。
此外,包河区还建立新任职干部回访制度,先后对90名到产业部门、关键岗位任职半年左右的干部进行回访,释疑解惑,帮助成长。持续深化组织部门服务保障,通过列席专项调度会、深入项目现场等方式,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聚才引智,为“新质”揽“新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引进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往往就能牵引带动一个产业。
2017年,包河区招引博清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冯消冰到合肥创业,成立安徽博清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在良好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的支持下,冯消冰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支撑。包河区牢固树立“产才融合”理念,拓宽人才招引渠道、放大政策激励效应、优化“养人”服务环境,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产业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包河区构建精准引才体系,以筑巢引凤的理念引才育才,紧扣“4+N”重点产业链,制作40余家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清单”,针对性开展靶向引才、精准引才,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2024年新签约产业项目11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3个,全区新增产业高层次人才1149人、同比增长76.5%,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包河、扎根包河。
为更好搭建干事平台,放大政策激励效应,包河区制定产业人才融合发展“1+X”政策体系,配套实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政策,提高政策靶向性和竞争力,更好激励重点产业人才发展。2024年全年兑现人才政策资金5300万元,发放“科创贷”2.39亿元、同比增长73%。同时,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将产业人才评价定义权赋予产业,突出“产业人才产业认可”导向,助力产业引才留才。
聚焦吸引青年人才,包河区打造“才聚包河 逐梦庐州”招才引智品牌,创新“以才引才”机制,选聘48名大学生“青春包河引才推介官”,广泛开展“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高校学子包河行”等活动,赴高校招才引智。2024年,包河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6.8万人。
高能级平台的持续搭建,成为招才引智的“强磁场”。依托中国科大、合工大“环高校科创带”资源,包河区在人才招引、项目路演、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协作,举办全省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对接会60多场,实现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282亿元,80余项重大成果获评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孵化器,累计培育国家高新企业150家。新引进国磁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增至7家,创新主体培育载体不断丰富。
强基固本,为“新质”赋“新能”
华润三九中药总部项目、国立医药总部项目、国大生物华东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过去一年,得益于产业链党委作用发挥,众多生物医药企业总部落户包河区。
包河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成立以来,链接产业链成员单位25家,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搭建、成果转化服务、资本市场合作等方式,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集群建设。目前,全区拥有规上医药类企业25家,2024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亿元。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在包河区产业链党建中得到有力体现。
适应产业链快速发展需要,2021年,包河区依托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商会协会、园区等,在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创意文化、检验检测和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链,集中建立了功能型党委,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特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吸收职能部门、上下游企业、产学研机构等共同参与,打造链上党建共同体,统筹推进整条产业链党建和发展。”包河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链党委由区级领导等担任“第一书记”,牵头抓好党建指导、政策传达、重难点问题协调解决等工作。
据统计,依托产业链党委,目前已覆盖链上企业数1500余家,企业党组织数150余个,党员5500余人。以党建为纽带,各产业链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聚合效应,实现以党建链串起组织链,以组织链拓宽发展链,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科研攻关的第一线,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广大党员先锋团队和优秀党员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链党委副书记单位。企业党支部注重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公司数字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党员门小雷,先后参与设计200余家科技馆和文博展馆的影视动画,获评省劳动模范、“合肥工匠”等。
2022年,包河区成立产业链党员攻坚团队“门小雷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专攻创新研究、技术人才培养,先后攻克多项媒体尖端技术,通过“传帮带”培育36名技术骨干,带动创意文化产业链持续高质量发展。
干事作为、创新创业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包河区积极优化环境,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热实践。
“服务中心大局是组织工作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持续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包河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要素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包河组织部门将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积蓄向上生长、向好突破的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记者 黄永礼 通讯员孙浩军

猜你喜欢

【新年特刊】“初音”粉丝的自白:“我就是喜欢纸片人啊”


冷门免费的创业项目


花上千元买到演唱会“柱子票”,买票何时不再像“开盲盒”?


2014张北草原音乐节攻略


高富帅也买不到!盘点十大小众品牌跑车


多部文学经典将改编影视剧,是好事,但也有“一个危险的倾向”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听乐赏画 春天来了教案设计


三菱重工海尔空调24小时全国各售后受理客服中心


因为《亮剑》,快手被判赔偿字节跳动4.5万元


十二星座的萌图 十二星座的萌图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