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及其他

2025-03-12 本站作者 【 字体:

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及其他

目录

一、“小姐”称呼语的历史演变

(1)“哦,也还有做官做厌了的人

(2)章秋柳还要开口

(3)露:(抱住她)你怎么啦?

二、“小姐”称呼语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改革开放20年来

(4)“几位,抱歉抱歉,过来晚了

(二)新时期党和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增多

(5)白小姐是绝顶聪明的,她肯定详知我的心理

(四)从语言系统本身来看,汉语面称中,年龄常常为人

们所看重

(6)四位佳丽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一)在相当陌生的场合

(7)“小姐

(二)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

(8)“白小姐,你去南边几年了?

(三)有些情况下

(9)“夏小姐,今天我没心思与你玩,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四)更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娱乐场所

(10)戴月慢腾腾地停车,下车,锁车

(11)“小姐哇,有没有毛片luo@①?”马鳖学着广东

四、“小姐”称呼语使用的语境

(一)“小姐”称呼语的使用场合相当广泛

(二)使用“小姐”称呼语与称呼者的性别、年龄、职业

等特征关系不甚密切

(三)使用“小姐”称呼语与交际双方熟悉程度关系不大

(四)“小姐”称呼语在使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五)“小姐”称呼语无论如何使用

(六)“小姐”通常用来称呼年轻未婚的女子

(七)作为称谓语的“小姐”的含义现在已经具有贬义

(12)胡小姐当然不是什么“小姐”

参考文献

正文

【内容提要】从“小姐”称呼语使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它泛化的

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

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的特点,说明“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决非偶

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仍然

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称呼语。

关键字:称呼语/小姐/“小姐”的泛化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

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

表示面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

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

流行开来。这不仅仅涉及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因素。本

文试对“小姐”称呼语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小姐”称呼语的历史演变

“小姐”称呼语并不是一个很陌生的东西,也不是改革开放从国外

进口的舶来品。“小姐”称呼语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在苏东坡

《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里,“小姐”并非美称。作为深闺女子的

称呼是在明人写了“窗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来”诗句后才流

传开来的。在近代中国,“小姐”称呼语是指称年轻女子或者有钱人

家里仆人称主人的女儿。[1]

(1)“哦,也还有做官做厌了的人。老张,这也算你也是同志罢。

坐下来谈谈。你大概不记得这几位的名字,我替你介绍。

“密司章,你向来认识的,其余的三位也都很面熟。

(2)章秋柳还要开口,却被龙飞拦住:“漂亮的小姐,不许你再演

说了,时间宝贵。仲昭,你问社的事业吗?我们有过详细的讨论,老

曹都记下在那里。

——茅盾《追求》(第268页)

这部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小姐”可能由密

司(miss)翻译而来,但可看出“小姐”称呼语已进入言语交际。如果

说这是孤立的,作家曹禹的作品也可为证。

(3)露:(抱住她)你怎么啦?

小东西:(痛苦地)腿上扎的也是,小姐。

露:天(不敢看她的臂膊),你这只胳膊怎样会这样„„(露用手

帕揩去自己的眼泪)

小东西:不要紧的,小姐,您不要哭。(盖上自己的臂膊)他们怕

我跑,不给我衣服,叫我睡在床上„

——曹禺《日出》(第183页)

这里,陈白露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女人。不管怎样,能住旅馆,在当

时肯定是一个非等闲之辈的女子。而小东西是一个“刚到城里不久的

女孩子,十五六岁”,并非有钱人家的女儿,因而未被称做“小

姐”,这说明“小姐”在建国前已被使用,但多用来指有钱人家的年

轻女子或至少看起来是“有钱人家的女儿”。穷人家或普通老百姓的

女孩子显然没有这个福分。

建国后直到“文革”结束,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出于阶级感情或政治上的敏感性,人们忌讳使用“小姐”这一称呼

语,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姐”意味着“娇生惯养,好逸恶

劳”,是“寄生虫”的代名词,成为包含贬义的称呼语,一提“小

姐”便是“资产阶级的臭小姐”。于是在各种社交中,具有浓厚政治

色彩的“同志”、“师傅”等称呼语便成为了人们交际用语的口头

禅。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90年代,随着人们对政治色彩的日

趋淡化,人情色彩的渐渐变浓,以及社交场合中人们越来越崇尚礼

貌,讲究“语言美”,加之“小姐”称呼语既顺口又文雅,于是它迅

速成为全社会交际的领衔称呼语。坐机关的、拿文件的被称为“小

姐”,端盘子的、卖东西的也一样被称为“小姐”。一时间,“小

姐”作为带有褒义的雅称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意义之广,范围之宽,

空前少有。

二、“小姐”称呼语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当代社会中,“小姐”称呼语成为高雅而带有一定敬意的贵称并迅

速泛化,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决不是偶然的。它的出现显然有一定的

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学成因。

(一)改革开放20年来,新一代的年轻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活跃、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并深入到社会的各

行各业,真正称为“半边天”,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型社会群体,

迫使人们不得不使用一种合适而恰当的称呼语去指称他们。

(4)“几位,抱歉抱歉,过来晚了。”进来一位高个子大眼睛的年

轻女人,左手里拎瓶法国白兰地,右手上托盏高脚玻璃杯,跟在她后

面的小姐捧着一盘水果,笑盈盈地说:“这是我们酒店的徐经理,给

几位先生敬酒来了。这个果盘是我们徐经理送给几位先生的。”贾晓

抢先搭话:“不敢不敢,徐小姐您太客气。

——于卓《望京》《当代作家》1998年第6期

(二)新时期党和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语言美”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

政治色彩的“同志”、“师傅”等称呼语既欠准确,又单调、陈旧;

如果仍然用它们去指称新一代的年轻女性,未免显得过分严肃而拘

谨,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增多,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以

及中外文明的相互渗透,外交场合中的通用称呼语“Miss(小

姐)”、“Mr.(先生)”及“M.(夫人)”和“Ms.(女士)”渐渐

深入到国人的言语交际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审美情趣日

趋雅致。于是启用雅称,迫使土里土气的“同志”、“师傅”退居二

线,让位给听起来高雅脱俗的“小姐”、“先生”等称呼语。

(5)白小姐是绝顶聪明的,她肯定详知我的心理。她把目光收到我

的身上,做恳谈的样子,问:“画家先生,你怎么看模特儿?

她是模特儿?这也不可小瞧,你知道她给多大的画家当模特儿?我

得说点道理给她听听,免得她真心以为我是个傻瓜。我说:“小姐,

模特儿是画家的艺术之母。模特儿是活的艺术,画家是对模特儿的主

动模仿和表现,以艺术手段达到与模特儿的生命底蕴与自然美的情态

相契合,就创造出艺术品。

——宋清海《鸟的背景是天空》《广州文艺》1998 年第2 期

显然,在90 年代的言语交际中,“小姐”称呼语已普遍使用。

(四)从语言系统本身来看,汉语面称中,年龄常常为人们所看

重。男性喜欢以年长自居,而女性渴望青春貌美,“小姐”的语义特

征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在性别标志上,“小姐”可与“先生”、

“男士”配对;在年龄特征上,它没有“女士”年龄上的模糊性,又

比“夫人”显得年轻、活泼而轻快。因此,“小姐”是称呼女性的其

他词语所望尘莫及的。

(6)四位佳丽早已等候在那里了,向他俩鞠躬道好,有位小姐还说

宋先生好,朱怀镜就看了这小姐一眼。

——王跃文《国画》《当代》1999 年第1 期

这里,“小姐”是“佳丽”,你能说不年轻貌美吗?女性不喜欢这

样的称呼还喜欢什么呢?说者体面,听者悦耳,既高雅又脱俗,全社

会自然会接受它。三、“小姐”称呼语的言语交际功能

“汉语的精神,从本质上讲,不是西方语言那种执着于知性理性的

精神,而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精神。”作为汉语称呼语系统组成部分之

一的“小姐”同样也包含着这种人文感受和体验精神;它是社交中人

际关系亲疏程度的标志,也是交际中对年轻女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正

是基于这一特点,人们的言语交际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适当的效

果。

(一)在相当陌生的场合,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小姐”去称呼无

亲属关系的年轻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人际间的社会距离,以利

于言语交际的顺利展开。

(7)“小姐,你擦皮鞋吗?你这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皮鞋,国内市场

上极少,要经常擦油保养,才能延长寿命!

今天,司马汉青还没有揽着一个生意,看见石菁这么有钱的女人过

来,肯定不愿放弃这笔生意。

石菁没有坐,站在司马汉青面前,故意调皮地说:“先生对皮鞋的

研究还挺深刻的!

司马汉青苦笑了一下说:“小姐过奖了。不过,以一个硕士研究生

的知识来擦皮鞋还是绰绰有余的!

石菁瞥了一眼司马汉青旁边的求职广告,淡淡一笑,心里竟泛出一

种莫名其妙的同情,也就在司马汉青面前的小马扎上坐下。

——杜光辉《白椰子》《鸭绿江》2000 年第1 期

这里,司马汉青与石菁刚相逢,显然互不认识。出于礼貌,司马汉

青客套地称石菁“小姐”,文雅体面,为俩人后来的对话减少了障

碍。最后,石菁“在小马扎上坐下”,交际目的显然已成功地达到

了。

(二)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运用“小姐”称呼语可进一步模糊彼

此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减少双方心理情感上的差距,使谈话显得随

便、轻松、自然、和谐。

(8)“白小姐,你去南边几年了?

“我是个不记得时间的人。

“您对广东美术界还有新了解吗?”我问。如果他了解,必是模特

儿无疑。

她说:“先生,请允许我问问您去广东的目的,是谋生,发展,还

是感受什么?

她又说:“先生,我猜您去广东与那三条都无关。”她不往下说

了,只盯着我。

我忙说:“小姐,我要去广州认识几个一流的模特儿,如今是广州

名模甲天下。这回轮到我盯她了。意思很明白,“小姐愿做我的模特

儿吗?

——朱清海《鸟的背景是天空》《广州文艺》1998 年第2 期

白小姐与“我”之间最初是陌生人,虽然经过接触,彼此熟悉,但

画家与模特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我”使用“小姐”称呼语可以减

少她对“我”心理上的戒备(紧张感),双方的谈话也随便多了,仿

佛成了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三)有些情况下,使用“小姐”称呼语,不仅仅是出于礼貌,更

可能是为了含蓄委婉表达他自己的观点、想法,以便达到交际目的而

又不失身份,不失为一种发话技巧。

(9)“夏小姐,今天我没心思与你玩,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你有什么事这么急,玩玩再说嘛!

——刘明恒《人事变动》《当代作家》1998 年第4 期

发话人称呼对方“夏小姐”时,内心实际上烦躁不安,因为“那件

事”关系到他能否在仕途上提升。再急也没有用,于是只好通过称呼

对方“夏小姐”来委婉地说出自己的事情。

(四)更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娱乐场所,在不清楚对方的姓名、年

龄、职业、身份等特征时,又要询问对方,此刻不称呼又显得无礼,

仅仅用“喂”、“哎”等用语也显得缺少涵养甚至有失身份,于是用

“小姐”称呼语不仅会引起对方的注意,还可能赢得对方(年轻女

性)的好感,至少可减少女性对发话人的反感。

(10)戴月慢腾腾地停车,下车,锁车。她很希望庞大伟出来时能看

见她自己开车来的,而不是打什么出租。但是等了半天,出来迎接她

的却是一个小姐。小姐走过来问,请问你是戴小姐吗?戴月点点头,

她知道娱乐场所的人喜欢叫女人小姐。小姐说,庞先生要我来接你,

请跟我来。戴月就进去了。

——裘山山《和月亮无关》《青年文学》2000 年第2 期

(11)“小姐哇,有没有毛片luo@①?”马鳖学着广东腔。

“没有。就算有,现在是严打时期,哪个敢放luo@①!

——谭纯武《同在屋檐下》都市三部曲之一《芙蓉》1997 年第1

显然,例(10)中,像戴月这样“自己开车来的”又该如何招呼她更

合适呢?称“小姐”再合适不过,不然的话,戴月也就不会“就进去

了”。例(11)中是典型的娱乐场所流行的称呼语,不叫“小姐”,后

面的回答绝对是不会热情而详细的。

“小姐”称呼语的言语交际功能,体现了称呼语的社会化用法的泛

化。这也正是“小姐”生命力如此强,能死而复活的原因。

四、“小姐”称呼语使用的语境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称呼语更是如此。它是人们打开社交

大门的金钥匙。但“小姐”称呼语不同于一般的称呼语,在具体的语

境中有自己的特点。

(一)“小姐”称呼语的使用场合相当广泛,在公共场所几乎都能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439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