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健康科普不“踩雷”
2025-02-2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夏季养生 健康科普不“踩雷”
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官方账号2023.06.2115:35
北京近日连续接近40℃的高温,在“上蒸下煮”的日子里,人们有着各自的消暑和养生妙招。但在这些小妙招中,却存在着一些夏季养生的误区,今天,北京晚报《健康周刊》特别邀请了中医专家就几个重点问题向您逐一“揭秘”,看您中招了吗?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要“顺时”养生,冬病夏治也迎来好时机。近期,我们的“求医问药”栏目将持续关注健康生活科普话题。
夏日“养心”
出汗排毒VS出汗“伤心”
《黄帝内经》中指出,阴阳四时消长变化,人体受邪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夏季正是“病在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谢连娣表示,夏月6、7、8月,炎暑之季、暑热当令的时候,要小心“暑易扰心神”。心在五行中属火,又是“阳中之阳”,阳气最盛,对于具有火热特性的暑邪会特别敏感。人在感受暑邪之后,会表现为伤暑或者中暑。人们应顺应节气变化的规律,重点关注心脏的保养。
近年来,夏天跑的人越来越多,谢连娣建议,在马拉松参赛之前最好要做相关的心脏检查,比如动态心电图等。夏日马拉松属于高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长时间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人会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心律失常等,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热射病,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从中医角度讲,严重阴虚的人,不建议参加马拉松跑步。”对于阳虚的人,则鼓励适当晒太阳,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谢连娣表示,“心在液为汗”,出汗的主要功能,其实是散热和调节体温,而不是现代人常说的排毒,也并非出汗越多越好。夏季气候炎热,加上人体阳气发泄,气血津液运行于体表,出汗也会较多。但“汗血同源”,汗出过多就容易让心阳、心血受损,可能引起心的病变,如心律失常等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夏季要多注意补充水分。
谢连娣建议,正常的人,在夏季,也要多注意自我调节,戒躁戒怒,重视精神调养,保持恬淡状态。11时-13时的午时,正值心经当令,可以小睡15分钟到半小时,闭目养神、放松身心。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安闲自乐,专注在工作、听音乐等事情上,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三伏贴
包治百病VS禁忌不宜
三伏贴是当今最热门的中医外治手段,实际上,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西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蕾表示,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贴是其中的一个。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减轻。
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贴三伏贴,李蕾表示,三伏贴只适宜治疗肺、脾、肾虚寒证的人,比如过敏性鼻炎等,但并不适于治疗如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流鼻血等热性病。寒证在冬天易发作、较顽固,“寒者温之”,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借天时人和,进行冬病夏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三伏贴有时间要求吗?李蕾表示,三伏贴是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因此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开始进行三伏贴治疗,前三天进行敷贴治疗效果最佳。成人每次贴4-6小时为宜,儿童贴敷时间需要酌减。”如贴敷处皮肤出现微红、轻度瘙痒,属于正常,取下即可。如果身体出现红肿或水疱,则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患者自身患有皮炎、湿疹,或者是对于贴敷的药膏本身过敏,则不建议贴三伏贴。
三伏贴需要辨证贴敷,因人而异,“千人一方”很可能造成贴敷药物不适宜的情况。“三伏贴的药方及穴位都很有讲究,如果要进行冬病夏治,首次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贴敷,医生可现场确定患者自身体质情况是否适合贴敷。”李蕾说道。
夏季拔罐
印深“毒”多VS操作风险
从中医角度来说,拔罐具有舒筋活络、化湿解表、调理阴阳等作用,可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广安门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吕品表示:“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循四时变化,体内气血循环加快,腠理舒开,此时拔罐治疗,能够更好治疗寒性病症。”
很多人觉得,拔完火罐后留下来的印迹越深代表身体排出来的毒素越多。对此,吕品表示,拔罐后,身体留下的罐印深浅因人而异。“淡粉的罐印属于正常,颜色深红代表有热,紫色代表有寒,有红有紫代表有瘀,这些罐印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目前身体的一些状况。”
吕品表示,拔罐并不是万能的,只适合寒湿病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孕妇一般腰部不拔,小孩也不适合久留罐,皮肤有破损处、体质阴虚的人都不适合拔罐。”
对于拔罐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为15-20分钟,有些人皮肤比较薄,拔罐时间更应该相应减少。如果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要马上停止。夏季气温高,拔罐时间也相应减少。正常人,一周内同一地方拔罐不宜超过两次。”
针对不同病症,拔罐治疗也有所不同,包括罐子材质、方式等都有所区别。“如果是保健用的真空罐,可以自行拔罐。如果是具有治疗效果的火罐,因为操作难,并具有一定危险性,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避免皮肤灼伤。”吕品说。
吕品提醒,拔罐后也不能立即洗澡。因为拔完罐后穴位、皮肤毛孔张开,受冷受风容易导致寒湿之气进入人体,从而出现感冒,正确的洗澡时间最好是在拔罐5小时后。
夏日饮食
贪食凉“苦”VS多种补充
如何在饮食上消暑,民间流传着许多方法,但这些小妙招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夏天吃“苦”,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甚至有“夏吃苦,胜进补”的说法。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孟梦表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苦味食物多偏于寒凉,虽然可以让人远离上火,但进食过多会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致使脾胃受损,出现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弱者、老人、儿童及孕妇、经期女性等都不适宜吃‘苦’味的食物。”
夏季消暑,绿豆汤必不可少,甚至有人把绿豆汤当水喝,每天只喝绿豆汤。孟梦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绿豆汤,胃肠功能虚弱者、体质虚寒者、处于月经期的女性、正在服用中药者都不宜喝绿豆汤。正常人服用绿豆汤的正确方法是,每周服用3-4次,每次1碗左右即可。同时,尽量不空腹服用,也不宜与海鲜、西瓜等凉性食物一起食用。“许多人认为绿豆汤煮得越久越好,煮烂了才把精华都煮出来,其实,并非如此,这也是一个误区。”
在夏天,饮食上如何不“踩雷”?孟梦表示,在夏天,急性胃肠炎患者大多数都是因为过食冷饮诱发的,可谓“贪凉一时爽,胃痛腹泻病床躺”。“夏季饮食要特别注意避免一冷一热,贪食冷饮,这样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而发生腹痛,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同时,最好不要吃隔夜饭菜。
炎热夏季随汗液丢失的不只是水分,还有一些电解质与微量元素。孟梦建议在喝水的基础上,可以在家自制一些盐水或饮用一些运动电解质饮料,在吃饭时也可以喝一些蔬菜汤。

猜你喜欢

2025年度集团知识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中国在世贸批单边主义,多方叫好


外酥里嫩的干炸里脊,腌制,挂糊和火候的技巧,简单易学一看就会


寸头有哪几种 寸头有哪些风格


买房,感觉很重要!!!


梦幻西游渔岛服战队激情挑战自在天魔,新出160法暴极品武器!


3、市场压力型组织创新模式


传奇的唱歌技巧


狐假虎威的寓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狐假虎威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好好吃饭:你可能不知道的五大饮食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