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方城盛景》之五:头条胡同
2025-03-10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沈阳方城盛景》由沈河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联、古城复兴发展服务中心支持,沈河区作协数十位会员协力完成的一部新作。2024年4月,随着《沈阳方城盛景》一书的付梓、与各界见面,沈河文旅再添一件喜事。
2019年,沈阳中街荣登国家十大商业步行街改造名单,标志着方城地区转型升级征程正式启动。寒来暑往,中街华彩蝶变;春华秋实,方城气象万千。身为沈阳人,眼见此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作为写作者,沈河区作协深感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方城盛景,提出《沈阳方城盛景》立项设想,宣传方城盛景,助力沈阳文旅。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创作,41篇以沈阳方城为图景的文学作品集结完成,一字一句间都凝萃着创作者对脚下这片沃土的深情和热爱。
从即日起,本号将选取《沈阳方城盛景》部分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
头条胡同上头条
文/万有裕
2023 年,无尽的繁华似乎泼洒进了沈阳。在网络流量的加持下,古老的城市方城变得热闹非凡,繁华的中街也跟着火爆起来,甚至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头条胡同也迎来了它的春天。
在这里,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上海城隍庙,或漫步于南京的秦淮人家,甚至会有沉浸于成都宽窄巷子的感觉,又或是穿越到了天津的古文化街。实际上,这里是沈阳中街上的头条胡同,经过与中央里的联姻,各地的特色小吃齐聚一堂,让美食爱好者们在此一次尝遍天下美味,形成了一个如同蘑菇状般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古巷街道与文旅的融合,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使得头条胡同更加光彩夺目。
“不逛中街等于没来方城”,已经成为游客们的共识。而如果不曾在头条胡同走走、转转、吃吃、看看,那么中街的游览就不算完整。
拥有近 10 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北京琪哥曼生活夫妻俩对此深有体会。去年七月份,他们第一次来沈阳旅游,参观了故宫,逛了中街,品尝了沈阳特色美食鸡架,和中街冰点,还去了彩塔夜市和西塔韩国风情街。他们将旅游的视频分享在今日头条和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留言。网友们纷纷表示,头条胡同小吃一条街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美食天堂。三个月后,夫妻俩再次来到沈阳,一出机场就直奔中街头条胡同,品尝了美食,欣赏了美景,拍了视频,弥补了此前的遗憾。
网友们纷纷点赞,称赞他们为宣传沈阳的形象大使。聪颖明月网友留言说,看了他们的视频,感觉特别亲切,对沈阳的饮食文化表示认可,对沈阳给予了全方位的褒奖。如果我是沈阳的领导,我会给他们颁发沈阳荣誉市民勋章。林夕网友则留言说,整个东北就沈阳人气最旺,商业最繁华,小吃最丰富,欢迎琪哥两口子三刷沈阳。
今年1月16日,北京琪哥曼生活夫妻俩再次来到沈阳,参观了老北市的“凤舞九天”和“龙凤呈祥”,在中街领取了免费的“有好柿”冰棍,品尝了上海鸡柳,再次走进头条胡同,看到摊主们都穿上了喜庆的东北大花袄,在盛京大剧院观看了杂技剧《先声》,在棋盘山关东影视城欣赏了迎春灯会,在泡泡森林亲身体验了“全国洗浴看东北,东北洗浴看沈阳”的含义,早起二刷小河沿早市,领略了东北第一早市的风采,打卡了稻梦小镇,尽情享受冰雪世界的快乐,还去了网红的“沈阳站站”卖萌……《沈阳晚报》记者以《后劲儿太大!北京夫妇半年内三刷沈阳》为题进行了采访报道。琪哥两口子表示,他们还计划继续四刷、五刷沈阳。
这条拥有三百年历史的古老胡同,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施了魔法,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了沈阳最受欢迎的胡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游客络绎不绝,各种南腔北调的方言在此交织,一些小吃店前甚至排起了长龙。吆喝声、叫卖声伴随着四溢的香气在胡同里此起彼伏,店铺的招牌、霓虹灯闪烁,竞相吸引顾客,这是人间烟火最温暖的存在方式,这是文旅结合最温馨的炫目场景。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凡事都有其因果循环。头条胡同的成名并非偶然,得益于多年前中街步行街的整体改造升级,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得益于打造方城国家5A景区的大规模装饰建设,使得周边环境恢复了古城的风貌;得益于沈阳市区文旅部门的大力宣传推介,使得方城这个城市之“芯”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得益于这些年沈阳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诚信经营和热情好客已成为常态,让游人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也离不开央媒的权威推荐和点赞,使得沈阳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热门旅游城市。
时光倒流,我们去回望历史。1625 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骑马射箭,挥师北上,迁都沈阳。按照“前朝后市”的布局,建立了故宫,修建了钟鼓楼,打造了方城,建立了四平街。以四平街为轴线,街南街北形成了头条、官局子、孙祖庙、铜行等五十多条纵横交错的胡同。
中街及其整个方城正是盛京建城之基、立都之根、文化之源,是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如果将消失的城墙城门比作方城的骨骼,那么现存的井字街就是方城的脉络,错综复杂的胡同就是方城的肌理。肌理清晰,血脉畅通,方城盛景气象氤氲,华彩绽放。
漫步百米长的头条胡同,仿佛穿越了时空;回首三百年的蹉跎岁月,就像是在复盘历史的沧桑。
史料记载,头条胡同原名贾记头条胡同,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三百年的时间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很短暂的,但对于一条胡同来说却是漫长的。也就是从那时起,第一批闯关东的山东河北等地移民背井离乡,携家带口,千里迢迢,越过山海关城东门,迁徙至清朝东北的“龙兴之地”。许多人驻足在“於烁盛京,维沈之阳”,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一些小商小贩聚集在四平街,开店立铺,各行各业日益繁荣。其中很多人经营丝绸,逐渐形成了一个丝绸交易市场。达官贵人、巨贾纷纷云集,头条胡同成了丝绸交易的集散地。
头条胡同的转角处有一座大理石小牌坊,上面刻着“頭條胡同1730”的字样,采用繁体字显得更加古朴厚重。头条胡同呈南北走向,南口正对中街冰点城。站在冰点城向北望去,路口东边是中国传统风格的飞檐翘角深色仿古建筑荟华楼,西边是欧式风格的浅白色五层洋楼吉顺丝房旧址,中西合璧之间便是长百余米、宽不到十米的头条胡同。
走进胡同十余米,抬头仰望,二三层有古色古香的走廊将两座楼连接起来。三楼上挂着“四平古巷”的牌匾,二楼上挂着“舌尖之旅”的牌匾。两侧各有九盏大红灯笼成串高挂,与金底黑字的牌匾相得益彰,将过去与当下紧密相连。“四平古巷”是尘封的遥远记忆,“舌尖之旅”是开启的网红胜地。悬廊底部新挂的红底白字横额上写着:2024央视春晚拍摄取景地。漫步其中,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停下脚步,琳琅满目,流连忘返;品尝美食,大快朵颐,味蕾得到满足。
每一种美食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份小吃都能让人口齿留香。小吃之所以迷人,因为“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专家证明,人们在食物上的终身喜好,大多与早年有关。台北一号的纯肉肠,有原味和黑胡椒两种口味,香弹可口,是海峡对岸宝岛的独特风味。猪蹄有炖、酱、熏等多种做法,烤猪蹄则是一种创新的烹饪方式。
孙丽丽的烤猪蹄已经成为地产品牌,而头条胡同的这家店铺是旗舰店,红润油亮的猪蹄足以勾起人的食欲,让人垂涎欲滴。有人说猪蹄的营养价值不逊于熊掌,多吃不但健体,还能美容。阿婆牛杂是广式酱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吃,品尝的不仅是美味,还有一种粤菜的饮食文化。一蘭家章鱼烧,是正宗的日本料理,不出国就能品尝到异域美食,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老鸭粉丝汤是本地知名小吃,与南京的鸭血粉丝不同,常常顾客盈门,座无虚席。飞边子鸡排,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入非非,不尝一口真的难以咽下口水。虾圆圆手打虾滑,质地细腻,个头大如网球,比火锅店里的虾滑更加实惠。
波记上品是一款鸭血豆腐,喜欢鸭血的朋友可以大饱口福。吮指排骨,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想象到那诱人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要吮指。李酥肉是重庆酥肉大师李老七的专利,不知与沈阳的李连贵熏肉相比如何。江小八章鱼小丸子在全国各地都有加盟店,品牌的影响力源自产品的美誉度。大连炒焖子,这是历史悠久的名牌小吃,享誉辽沈地区,辐射整个东北,相信在关内也能有一席之地。烤冷面是东北特色,沈阳特产,这种味道只有在东北才能品尝到,让人回味无穷。牛乃奶奶,这是一个热饮店,无论春夏秋冬,各种奶茶应有尽有。一口尝试,苕皮豆干,号称市井串神仙,麻辣烤人间。
王记粤派肠粉,主打的是现磨现做的招牌,吃的就是一个新鲜。芙蓉卷饼原以为是湖南风味,一问才知道是陕西的,敢自诩一饼卷万物,口碑还是不错的。有网友云,里面的料超厚,有捣碎的卤蛋味道,浓郁的豆皮、豆芽、肚丝、清爽的黄瓜丝,可以自选加肠或鸡柳,糯糯的饼皮薄如蝉翼,沾上辣油,一口封神。梅菜扣肉饼也是一家全国加盟店,以香酥可口,五味俱全而名扬天下。看见梅菜这两个字,就会让人想起鲁迅在《风波》里写的蒸的梅干菜,那可是鲁迅的最爱。印度抛饼有点西域风情的意思,抛了个抛,怎么个抛,只有吃了才知道。
小白哥中街烤串,是一家纯地产的东北好滋味,各种烤各种串,号称一绝。那个以伊斯兰蓝为主色调的蒙古印象小吃店,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辽阔的草原,奶茶、手把肉、烤全羊,蒙古人好酒,古有“骆驼见柳,蒙古见酒”之说。
孙记长沙臭豆腐香遍神州大地,不由你不信,臭也能出圈。汪曾祺曾写道,“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老北京崔记爆肚一直火爆,赶上周末节假日非排队不可。冷面卷臭豆腐,应该是新开发的一种小吃吧,味道如何,招牌上有言,舌尖上的美,让你流不尽的口水。
衢州鸭头号称“遗李香,一里飘香”,望文生义,衢州鸭头的特色是现卤现卖,香气能飘出一里开外。满店香茄盒主打炸茄盒、炸大枣,特点是金黄酥脆,美味新鲜。周张老两口武汉热干面。知道热干面还是疫情期间,去武汉旅游特意吃过,干得难以下咽,倒了半瓶矿泉水才吞下去。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四季熟水堂,主营酸梅汤。酸梅汤的再次“翻红”,标志着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不禁让我想起少年时在太原街冷饮店第一次喝酸梅汤的情景,真应了那句“大抵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话。雪绵豆沙和锅包肉一样,成了沈阳最具特色的招待女士菜。还有虎皮凤爪、脆皮五花肉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一言以蔽之,价格亲民,食材新鲜。一条胡同留住了旧时光,一份小吃咀嚼了新生活。
胡同的西侧有一条春天美食巷,与户外胡同不同的是,这里是一条室内美食街,汇聚了酸甜麻辣各色美食,珍馐美馔脍炙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吃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美味。在这里,你不会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冰雪的侵扰,只需点一份心仪的小吃,安静地坐下品尝,那滋那味在舌尖弥漫开来,香麻了味蕾,醉美了生活。
必须要提的是沈阳鸡架体验馆。沈阳鸡架体验馆是一座三层仿古建筑,青砖红柱,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门楣上方悬挂着金框金字的巨幅牌匾,上书“沈阳鸡架体验馆”,除了“沈”和“架”字外,其他都使用了繁体字。走进馆内,首先看到的不是鸡架,而是排着长队等待开票的游客。仔细观察,出餐台上方从左至右排列着各种鸡架品种及价目的照片,包括熏鸡架、拌鸡架、烤鸡架、炒鸡架、铁板鸡架、QQ鸡架等六个种类,还有香辣鸡杂面、营养鸡丝面、沈阳大冷面三道主食。然而,这肯定不是沈阳鸡架的所有做法。据我所知,还有煮鸡架、炸鸡架、酱鸡架等等。沈阳人每年要吃掉三亿只鸡架。民间有传言,没有一只鸡能端着架子离开沈阳。这既是网友的诙谐调侃,也是这座城市幽默的现实。
鸡架肉不多,也不属于筋头巴脑,但沈阳人就是喜欢嗦啰鸡架吃。这一切都源于上世纪70年代副食供应不充裕,缺油少肉,鸡架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好歹那也算吃了荤腥。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大下岗,一部分人自谋职业摆摊卖鸡架,创造了许多新做法新吃法。大多数下岗职工生活拮据,吃不起大鱼大肉,便宜的鸡架便成了一家人补充蛋白质解解馋的一道硬菜。日积月累,鸡架成了沈城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鸡架老雪抻面成了底层民众吃饱喝足的首选,因其性价比极高,价格不到十块钱。但其背后的辛酸,只有上了岁数的人经历过,往事不堪回首啊!
“如待二更钟动后,满街灯火散闲人。”清代诗人缪润绂在《沈阳百咏》中曾这样描述沈阳的夜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放眼望去,不禁让人产生“火树银花不夜天,今宵尽兴不归眠”之感。月上中天,星光璀璨,头条胡同灯火通明,人流不息……头条胡同作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缩影,承载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头条胡同的繁华和变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头条胡同的改造升级,不仅仅是城市风貌的提升,更是沈阳深厚历史底蕴的展现。
从历史角度看,头条胡同见证了沈阳作为清朝发祥地的辉煌历史,也记录了闯关东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创业的精神。头条胡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头条胡同的改造升级,是沈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头条胡同的繁华,不仅为沈阳带来了游客,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沈阳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头条胡同的保护和发展,是对沈阳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头条胡同等沈阳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了解沈阳,爱上沈阳,从而推动沈阳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头条胡同的今天,是沈阳城市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头条胡同的未来,也将继续见证沈阳的辉煌历程,成为沈阳乃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胡同承载了这座城市的一缕乡愁,点亮了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沉淀了这座城市的市井百态,凸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头条胡同尤其如此,因为它真真切切上了头条。
作者简介:万有裕,1958 年出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现已退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沈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近十几年发表作品十余万字。曾创作有长篇小说《我的父亲是长子》《万家儿女》《相约那一抹夕阳》《长在红旗下》《三角地》及散文集《人间烟火三角地》等作品。

猜你喜欢

在家里做韩国料理,味道却不正宗?你要学会用这些调味料和食材!


"胃病的克星"食材终于找到!养胃补肾,只包饺子太可惜,这样一烙香翻天,做早餐全家抢着吃


春节“最鲜”美食指南 | 酥麻汤圆、炸酥肉、香肠腊肉、杂糖干儿...一口下去才是过年的滋味~


披萨做法大全,在家也能吃到美味!


1月来张家界旅行,3天2晚懒人版路线分享( 行程安排+景点+美食)


鲁菜十大招牌名菜,糖醋里脊上榜,地是被誉为济南汤菜之冠


20道实用凉菜,就是这么高大上!


中餐在迪拜悄然成风:品尝中国美食 感受中国文化


江苏13市的13种螃蟹吃法,从徐州开始,你觉得最好吃的是哪个?


广州最受欢迎的15家老字号面馆!


干白萝卜丝炒肉丝的做法


帝王蟹的做法 清蒸帝王蟹怎么做


啤酒卤蛋做法 如何做啤酒卤蛋


荔枝肉是哪儿的菜 荔枝肉是什么地方的菜


老北京门钉肉饼来历 老北京门钉肉饼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