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都没有休息过的炖品店!过年还不去喝一盅!
2025-03-0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本文作者 / 苏打水
写于:2021年2月15日
写文体会: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吧!不如去喝个炖盅咯!
从市中心到西园大转盘转个弯,就到了长不过1公里的淡村路。住在这里的人,没有带着对钢筋水泥的繁华都市的憧憬。
只知道淡村菜市里永远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声音,几平米的小卖部被对着满满当当,路上经常驶过回到二医院的救护车。
回家再晚也灯火通明的西园大转盘,炸串在油锅里滋啦啦的响声。
这里永远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可到了过年,很多做生意的商户都收摊回家,空荡荡的街道上大多数的店铺都紧闭着大门。
只有一家店,在大年初一也营业,当周围所有的店铺都休息的时候,它用一抹不寻常的红,延续着淡村路充满市井的香味。
1.
反复试错
成就十年如一日炖品店
这家店叫做香香炖品店,老板是地道的南宁人。
90年代的时候,老板就开始做起了餐饮生意。众所皆知,做餐饮的赚的都是辛苦钱,有时候起早贪黑一个月才赚个几百块钱,长时间的日夜操劳让他身心俱疲。
但对美食偏爱的他,依旧舍不得离开这个行业,和家人商议后故研究起了养生的炖盅。
起初对炖盅一窍不通的他,反复的试错,几十种配料有上千种的搭配,他就一样一样的尝试。
反反复复,才找到令他满意的味道,把配方确定下来,也把店铺安定在这个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淡村路。
其实在南宁有非常多的炖盅店,每家炖盅看起来也都不尽相同。但不同的搭配搭配手法,炖出来的汤,风味也都不一样。
要说香香炖品能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吗?老板说:没有。
足够多的材料,洗得干干净净,放入炖盅,烧得通红的蜂窝煤炉灶上从清晨到白天,慢慢熬制。
这样出来的汤水清澈还保留着食材本身的鲜甜,且炖盅内的肉都是松弛嫩滑的。
或许,好的东西,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
每天早上五点钟,老板就开始新一天的忙碌,准备当天的汤和食材,从食材的挑选到清洗再到炖汤,步步为营,确保每一个炖盅出品的靓汤都能达到自己的标准。
这样的日子,直至今日已经整整十年。
即便现在已经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新年,他也没有让炉灶里的火熄灭,只为了让原地过年的人们也能在靓汤缭绕的烟雾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2.
不温不火的炖盅
就像是不骄不躁的南宁人
生活在邕江两畔的南宁人来说,似乎注定要和这些汤汤水水有些故事。
*这是老板自己喝的汤
炖盅在南宁的地位,虽说比不上老友、烧烤什么的,甚至算不上是南宁美食届的主角。
但对于很多老南宁人来说,手捧着暖暖的炖盅,在升腾而上的喷香蒸气中喝上一口汤,靓汤入口划入喉咙,才是他们不骄不躁的生活态度。
可以祛风、治疗眩晕的天麻配以嫩滑无腥味的猪脑,汤头清甜,一整颗猪脑入口即化。
虽说喝下这碗猪脑汤并不会立竿见影,但至少某一瞬间这一口汤曾让你头脑清醒。
原本厚重的牛骨髓,经过慢火炖煮后都变得清甜温润。
就像是沉重的生活被稀释在这一盅靓汤中,给你一些简单又纯粹的美好去平衡生活中和身体上的苦。
甲鱼、鸡和药材炖出来的炖盅,留存着自然的鸡汤香味,清补自带鲜甜,蛋白质丰富的甲鱼,滋补养生,老少皆宜的靓汤,自然令人念念不忘。
十年的时间,香香炖品的炖盅因为磕碰炖煮、磕碰留下了缺口裂纹,像是在诉说这家店的历史。
周围的居民以及在附近工作的人都是香香炖品的忠实食客。
更有一些老街坊,到了店铺先给店员递上自己的饭盒,在和老板寒暄的同时,店员已经装好两份汤了。
老人在将这个触手可及的温暖,带回去和家人分享。当饭盒逐渐褪去温热,人的身心却得到了温暖。
3.
即便周遭在变化
这口温厚的靓汤仍旧不变
虽说香香炖品已经开了十年,附近的楼拆了又建。
淡村路上的面孔也换了一波又一波,老板的菜单已经从简简单单的一页变成了整个店铺内都被菜单给包围了。
除去了店铺内有名的炖盅,炒粉、云吞、粥、卤味、快餐也是一应俱全,红色的底色加以淡黄色的字体做成的菜单被满满的贴在墙上,让这个店铺和其他的店铺看起来截然不同。
这个小店的周遭早十年间似乎一直在在变化。
但庆幸的是,这里炖盅的味道一如十年前一般的清甜温厚,从来没有变化过。不管什么时候去,都只需一口,就能尝得出好坏。
香香炖品

猜你喜欢

又到吃虾季! 吃小龙虾别太嗨,当心过敏找上你


必胜客推出万圣节鬼手披萨,哈哈这脑洞我真的服


炖菜菜谱大全(炖菜有哪些菜谱大全)


转扩!温州各大超市、现代菜篮子各市场最新营业时间来了


李某,男,40岁,公司领导。身高175cm,体重86kg。平时喜欢吃酱牛肉,喝牛奶、海鲜,经常和朋


在那稻花飘香的地方


木鱼花为何会“跳舞”?原来它的前身那么坚硬,日本人只能这样吃


绝味鸭脖怎么做才好吃


《蜡笔小新:超级美味B级美食大逃亡》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橄榄菜怎么吃


干白萝卜丝炒肉丝的做法


帝王蟹的做法 清蒸帝王蟹怎么做


啤酒卤蛋做法 如何做啤酒卤蛋


荔枝肉是哪儿的菜 荔枝肉是什么地方的菜


老北京门钉肉饼来历 老北京门钉肉饼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