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5-03-16 本站作者 【 字体:

鉴赏诗歌技巧表达什么意思_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点击下方原文阅读,下载高中学习帮app

1.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方面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等

表达方式

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正侧结合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联想、想象等

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说明:如果题目中直接问到表达技巧时,考生要从多角度思考。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

步骤一:明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步骤二:释运用

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步骤三:析作用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说明:①如题干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②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也可以合并,也可调换顺序。

题型一: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①比拟、排比。(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析作用)③“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析作用) 学科~网

【解析】

题型二: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典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注】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直接抒情。(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释运用)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析作用)

【解析】

首先要明确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结合诗句确定本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诗歌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是间接抒情。后两句写出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是直接抒情。

在表现技巧上,这首诗的层次分明,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使人能够透过前两句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景物描写而感受到将士那起伏的胸波,又能令人循着后两句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互藏其宅,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二、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典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释运用)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析作用)

【解析】

题型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等。

典例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①妙在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未绝壮志。(析作用)②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释运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析作用)

【解析】

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如唐代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出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这首宿旅诗,透露出作者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欣喜的感情。

典例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今古感慨。②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诗人抓住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释运用)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使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析作用)

【解析】

题型四:结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典例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 港①

柯茂谦②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人歌鬼哭都堪史,木落江空正独吟。

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

【注】①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败,宋军主力覆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②柯茂谦:南宋遗民。

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明技巧)②从“独吟”到“无语”,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成了多余,诗人眼前只有一片黄茅白苇,几面酒旗在萧瑟的秋风中飘动。(释运用)③景物描写渲染了全诗的悲凉氛围,烘托出诗人孤寂、哀痛之感。(析作用)

【解析】

尾联上句直抒胸臆,下句以景结情。

②“遗老萧条渐无语”,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只留下我这个孤独凄凉的亡国遗民。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直接写遗老孤臣亡国孤凄的哀痛。

③“酒旗颭颭出芦林”,眼前一片黄茅白苇,只有几面酒旗在萧瑟秋风中飘拂,遗老孤臣的心境也就尽在不言中了。以此景象对贾似道鲁港误国再次表示了强烈的谴责。

对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

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807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