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手法篇
2025-03-16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描写手法篇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一般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可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与修辞手法。三者间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在古诗词中,较常见的艺术手法主要为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一些表现手法。这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诗歌表达方式中常用的六种描写手法,并且每种方法都结合了具体的诗歌进行实例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01
虚实结合
【技法概念】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古诗中,“虚”大致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二是已逝之景之境,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应注意加以区分。
【技法作用】使诗歌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鉴赏要点】在鉴赏此类诗歌时应注意指出诗中“虚”的是什么,“实”的又是什么,二者构成了怎样的对比衬托效果。
【鉴赏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动静结合
02
【技法概念】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表现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衬动、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为基本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有一定联系。
【技法作用】使画面栩栩如生,在对比中突出一方。
【鉴赏要点】在鉴赏此类诗歌时应注意指出诗中“动”的是什么,“静”的又是什么,二者塑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效果。
【鉴赏示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平:指水涨与地面平。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磨,拭。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荷心:荷叶。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03
远近结合
【技法概念】远近结合是古代诗歌在写景时常用的表现手法。在诗句中将远景的描绘与近景的刻画相互结合,构成诗句描写时画面的丰富。
【技法作用】使诗句画面层次丰富。
【鉴赏要点】应指出诗句中描写了什么样的远景与什么样的近景。
【鉴赏示例】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做简要赏析。
【答】从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从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抑扬结合
04
【技法概念】扬抑结合指的是诗文中用到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某种情感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则是: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先说其 “好处”,再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
【技法作用】这种方法,使情感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鉴赏要点】鉴赏此类诗歌应注意结合具体诗句的具体词语、点明作者“扬”或“抑”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
【鉴赏示例】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以扬的手法表现少妇赏春景的欢欣,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05
诸觉结合
【技法概念】指诗歌表现时,从调动感觉的不同角度来写。包括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即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技法作用】从景物的不同角度入手表现景物的不同侧面。
【鉴赏要点】指明诗歌调动了多少种感觉,并说明表现了各个侧面怎样的效果。
【鉴赏示例】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问】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满庭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正侧结合
06
【技法概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两种不同的描写角度,有着不同作用。在写作中,二者往往是相互结合,但也会有所偏重。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或事物形象,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技法作用】相互映衬,多角度突出。
【鉴赏要点】要注意鉴赏时点明诗歌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又有怎样的效果。
【鉴赏示例】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诗歌在描写“雪”上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
【答】正侧面描写结合。首句从人的感觉写夜雪,一个冷字,写雪大,写空气中的严寒。一个讶字,于寒之外写出夜雪无声无息的又一特点。次句,夜深却见窗户明,从视觉角度写雪下得很大,积得很深。最后一句写不时传来的折竹声,表现雪势的有增无减,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而第三句直接道出“雪重”。诗歌句句写人,却处处写雪,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帖,却又韵味悠长。
END
排版 | 小南
文字 | 小南
图片 | 不可商用
HISTORY

猜你喜欢

清华北大学霸独家秘籍:从倒数第一到状元逆袭,他们都赢在了学习方法上!


上海一日游攻略|太全了!上海最适合一日游的免费景点,够你任性玩一年!


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攻略秘籍及使用方法


长江三峡豪华游轮旅游攻略(长江游轮三峡豪华游轮)


怀疑教招面试有黑幕?现场其实是这样的…


【每日美听】车尔尼599钢琴初步教程第49课(附音频、视频、琴谱外加讲解)


JSP Web 程序设计教与学(教学大纲和教案)


为留住美军,日本政府无视民意不顾反对煞费苦心


高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各题型解题技巧公开


收藏!专家推荐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饮食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