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pptx 原文免费试下载

2025-03-31 本站作者 【 字体: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3.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写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心得、体会和梦想。;《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中国建筑的特征》论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可译性”的问题。

《说“木叶”》“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1.学习知识性课文,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

2.注意文中的概念和思路,细读文章,从中找出主要概念,用一段话或一个图表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3.阅读文章,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了解“发现”和“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理清文中展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关注那些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注意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关注两位科学家是如何让公众了解他们的工作,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的。;1.梳理文章结构,掌握科普类文章的结构特点。

2.挖掘文章的情感脉络,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

3.归纳作者成长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因素”。;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作者简介

给了人生另一种答案——屠呦呦;屠呦呦,女,中国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写作背景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本文根据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在当代物理学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能为公众所了解。加来道雄不畏艰难,在《超越时空》一书中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去脉。;超空间指通过多维度空间,快速地到达宇宙的另一端。加来道雄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看魔法、幻想和科幻小说,被时间旅行、力场、平行宇宙等获得实现的可能性所深深吸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去世时,加来道雄虽然还是个孩子,但他记得人们低声谈论他的生平与死亡。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张爱因斯坦书桌的照片,上面摆着爱因斯坦最伟大、未完成的研究成果的书稿。加来道雄就一直在琢磨着这个耗费爱因斯坦最后30年而未完成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从此,他就希望能够为完成爱因斯坦的工作尽一份力,将一切物理定律统一到一个理论中。最终,他也有所成就,成了超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hāo;撰;词语积累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艳丽,十分好看。五彩,各种色彩。斑斓,灿烂多彩。

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鸣,表示,认为。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微,细小。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沧海一粟;冷嘲热讽;湮没;辨析湮没:埋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常用来修饰虚有的事物。“淹没”指大水漫过,常用来修饰实在、可感的事物。;衷心;辨析都有“真诚”的意思。衷心:出于内心的。忠心:忠诚的心。“衷心”,形容词,是真心、出自内心的;“忠心”,名词,指心的忠诚。;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结构图解;主旨探微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的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歌颂了他们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为人类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类传染病所做出的革命性贡献。;文本特色

语言具有“科学味”

本文作为一篇自然科学论文,其用语准确,简洁,严谨,具有语言的“科学味”。如“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中的“突破口”一词表明了青蒿中性提取物对于抗疟的重要意义,用词准确严谨,具有科学性。再如“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的“羟基”“衍生物”,属于专业术语,也体现了科学论文准确性、严谨性;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结构图解;主旨探微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两件事——对鲤鱼世界的观察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展示了自己训练思维和磨炼心志的教育历程。这两件事引导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作者旨在通过这一过程的介绍让读者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立志为科学献身,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文本特色

1.叙事寓理,思想深刻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历程的同时,也在讲述科学道理,重点讲述科学研究的方法。这种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写了童年的两件趣事,因为是它们启迪自己走上科学的道路的,但在行文中却有对科学思想的探讨、科学概念的恰当解释,如对“反物质”的解释、对“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的详细叙述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2.想象奇特,描述形象

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很有文采,对小时候的大胆想象的内容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如作者用了几段文字写自己“遇到了一场暴雨”时的遐想:一是写水中鲤鱼的困惑反应,睡莲没有人摇动怎么会自己动起来呢?二是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杜撰”的描写,引人发笑。笑过之后,又不得不佩服作者儿时丰富的想象力。;【任务一】熟悉文体特点,梳理出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活动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提示]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②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活动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请分析其选材组材的特点。

【答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青蒿素发现、提取以及研发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2)从听众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1)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初中、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2)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任务二】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与乐趣,品味他们的独特魅力。

活动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我们看出屠呦呦有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

[提示](1)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2)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3)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活动2从《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答案】(1)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勤奋和执着的精神。要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就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答案】B

【解析】B.“羟”读qiǎnɡ,“衍”读yǎn。;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________他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②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________,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③我曾想,________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

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______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A.因此然而如果纵然

B.因为然而如果即使

C.因为反而假如即使

D.因此反而假如纵然

【答案】A

【解析】根据语境关系,四个语段的关系分别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假设关系。;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屠呦呦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满以为胜利在望,不想一连串儿的麻烦在等着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用于人类。有人背着屠呦呦,把不知从哪弄来的、带有挥发性的东西喂给猫狗吃,让军代表看猫狗食后抽风的模样,以证实屠呦呦所制药物的危害性。有人还就相信了这种诽谤。

①接着有人贴出大字报

②公开声称屠呦呦实验工艺有问题;③烧毁很多设备

④首先是在屠呦呦中午离开实验室时

⑤实验室内莫名其妙地着了一把大火

⑥青蒿提取物有毒

A.③①②⑤⑥④B.④②①⑥③⑤

C.③④⑥⑤①②D.④⑤③①②⑥

【答案】D

【解析】从“首先”一词看,④在最前面,排除A、C;先是实验室着火,然后才会“烧毁很多设备”,故⑤在前③在后,又因为④中提到“实验室”这个信息,可见⑤③紧接④后,排除B。;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反物质”做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

②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

③反物质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④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

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物质是)一种由反粒子组成,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的新型物质。;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例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材料:品德精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国画大师刘海粟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答案】(示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谦虚的品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2742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