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追寻红色记忆,带你探访河源的这些红色地标

2025-03-31 本站作者 【 字体:

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在河源大地绿水青山中闪现的那些鲜亮的红色,正是革命先辈留下来的众多红色革命旧(遗)址,与当地的城市风光、乡村美景一起,成为游人前往缅怀革命人物、追寻红色记忆的网红景点。在一处处、一次次的打卡中,游人获得了革命历史的知识、红色精神的激励,以及这些网红景点所在地美好的自然风光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慰藉。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找个闲日,到河源寻访红色文化吧。

阮啸仙故居与下屯村

若说河源市的红色网红景点,位于东源县义合镇的阮啸仙故居大概是稳居第一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_河源红色教育基地_河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阮啸仙故居

在河源,也许有人不知道东源义合下屯村在哪里,但说起阮啸仙,那却是无人不知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人阮啸仙,是下屯村的骄傲;他与刘尔崧、黄居仁并称为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

其实,阮啸仙的家乡下屯,不仅是一个很有观赏性和研究价值的省级古村落,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897年,阮啸仙出生在这个古村中一栋始建于清代的民居里。这是一栋三进院落式的客家古民居,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聚居着下屯阮姓族人。阮啸仙故居由大堂面老屋和阮啸仙书屋组成,书屋位于大堂面老屋西南侧约200米处。大堂面老屋是阮啸仙出生的地方,阮啸仙书屋则是他童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如今,为纪念阮啸仙,这栋民居已被重新修缮,成为阮啸仙故居,并挂上“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匾,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陈列着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生活的一些史料,并保存了阮啸仙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2013年,阮啸仙故居挂牌“全国审计干部教育基地”。

阮啸仙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深受农民爱戴。1933年,阮啸仙辗转进入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他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中共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任赣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的阮啸仙奉命与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留守赣南坚持游击斗争。翌年2月,因形势严峻,他率领赣南省党政机关部队向赣粤边界方向突围,至信丰牛岭一带时,遭敌军重兵阻击,虽经奋力冲杀,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而未能杀破重围,队伍也被冲散,伤亡重大。3月6日,部队在穿越牛岭、畚岭之间的封锁线时,阮啸仙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心潮澎湃地参观完革命先驱阮啸仙的故居后,下屯古村和义合镇还有其他的古建筑如阮宗周老屋、马池塘屋、万和屋和九重门屋,以及优美的东江两岸自然风光足可欣赏。

福建会馆与老隆

抗日战争时期的老隆,是东江交通中心,几条繁华的街道上,不时可见“某某运输公司驻隆办事处”的招牌。而福建会馆,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1923年春至1925年秋,著名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彭湃,曾驻“福建会馆”,在龙川大力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秋,军阀陈炯明辖下的海丰县县长逮捕了当地多位农会干部。在福建会馆,彭湃与何长工、林务农等人与陈炯明的司令部部下进行谈判,最后把农会干部都救了出来。

1942年“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时,老隆至韶关这一线,老隆有两间商行参与了救援行动即“义孚行”和河唇街的“侨兴行”,为从香港逃难而来的文化名人提供了住宿与掩护。这两间商行有着地利之便,因为附近就是“大营救”行动的指挥部之一,行动负责人之一连贯就住在福建会馆。这次的文化精英大营救从发起到完成任务,历时半年之久。著名文学家茅盾曾称“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1949年6月2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福建会馆挂牌成立。这是广东最早解放的县级城市。

2010年,福建会馆被定为第三批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福建会馆所在的老隆镇,东通潮、嘉两州,北通闽赣,“水陆舟车之会,闽粤商贾辐辏”,东江水运曾经达到作为闽粤赣三省孔道的重要地位,是座很有故事,也有很多小吃的古城,来这里打卡,必定大有收获。

和平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与热水

浰江河边有个热水镇,小镇地处粤赣边境的九连山腹地,位于和平县西部、浰江河中上游。

这个天赐丰厚温泉资源的小镇,同时也曾是热火朝天的革命热土,是全省59个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镇之一,又是中共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

这座乍看不起眼的老屋,是一座旧式客家建筑,占地面积369平方米。小小的大门上悬着“文魁”的牌匾,上厅陈设着与和平首个党支部相关的资料。1938年2月,热水成立了热水乡农民协会和抗日自卫大队,方华(时名罗响)任大队长。同年春,麦任(又名麦文,东莞人)受广东省委派遣前来东江上游的龙川、和平等县恢复和建设党组织。经过考察后,麦任介绍了方华和张觉青入党。6月,方华等在东华小学成立了党小组。这东华小学,是方华于1934年创办的,以办学为名,暗地里培养了很多进步青年,日后大多成为革命青年。

为了壮大革命队伍,同时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1938年8月、9月间,方华、张觉青等在东华小学秘密成立了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隶属龙川中心支部,由方华任书记,张觉青任组织委员,叶镜芬任宣传委员,时有党员13名。

1983年1月,该旧址被和平县政府评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热水镇对在1960年代倒塌过的方华小学(罗氏祠堂)进行了重修。2011年6月,被河源市政府、和平县政府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7月,由市县两级政府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后的旧址,“文魁”之匾犹在,白墙黛瓦,陈列了相关革命资料。

东华小学所在的热水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水”镇,四处都有着冒着热腾腾白雾的“热水”。温泉是热水镇最出名的“特产”。在热水河边,常有游客饶有兴趣地将一些鸡蛋放到扒开鹅卵石而形成的“窝”里烫熟后,剥开就吃。

目前,热水镇已有数家温度度假企业入驻,给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健康的旅游环境。

“红屋”与苏区

要说紫金最有名的红色遗址,当属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河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_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_河源红色教育基地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7年12月1日,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成立,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是进行第三次东江大暴动的胜利成果。

正因为这样,1958年,为纪念革命老根据地,经中央核准,炮子被命名为“苏区”。

苏区镇最有名的建筑物是红屋,也就是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它原是清代一户人家的粮仓,建筑占地面积312平方米。1927年12月1日,紫金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为学习苏联和海陆丰红宫样式,曾派人到红朱石排山挖来两箩筐红石,研磨成粉后加水,将湖子仓刷成红墙红壁,象征红色革命政权,俗称“红屋”。

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年至1978年),红屋曾作为公社林场场址,进行了拆改。“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屋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由县政府收回产权,进行维修复原。同年,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评为紫金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新在原址按原貌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将它重新刷成红墙。2003年完成“红屋”维修和革命斗争史布展,共5个展室。2005年被省市旅游部门确认为“红色旅游”景点。2011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区镇还有红军遗址群,位于苏区镇赤溪村上径的红军医院、炮子村老寨岗的红军号兵训练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耕头墩,俗称红军坪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位于炮子村红旗大队明德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位于赤溪村油谷坑温屋的东江独立师指挥部旧址,位于炮子村上径小组炮子兵工厂旧址等,都是值得前往打卡的红色旧(遗)址。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172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