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打造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5-03-30 本站作者 【 字体:

源城区是具有1500多年建县史的老河源县城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河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些旧遗址遭破坏、被改建,因此,源城保存至今的红色革命遗址相对较少,经查,源城区有党史革命史遗址旧居及纪念设施6处。目前,源城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让红色旅游得到良性发展。日前,本报记者就革命遗址保护工作采访了源城区党史研究室主任朱文江。

记者(下称“记”):源城区有哪6处党史革命史遗址旧居及纪念设施?

朱文江(下称“朱”):源城区的6处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上城街道和埔前镇。其中,有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处,是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及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5分团活动旧址(太平街1号);有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处,分别是城区地下工作队智取国民党196师城防图旧址(上城丘屋)和东征军活动旧址;纪念设施有3处,分别是河源烈士陵园、埔前三角岭大会战烈士陵园和抗日先锋队泥金分队队部。上城丘屋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源烈士陵园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这些革命遗址的基本现状如何?

朱:目前看来不算乐观。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对革命遗址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毁;部分遗址年久失修,出现了垮塌。人们对革命遗址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损毁的遗址未能及时维修,大部分遗址无人看管,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已经成为“传说”。部分维护主要靠当地村民自发简易维修。由于长期缺乏维修保护,遗址损毁灭失严重。源城区革命遗址共有6处,保护较好的只有3个,损毁的2处,其他遗址只有部分存在或自然存在。

记:对源城区现存的革命遗址,今后有怎样的保护开发措施?

朱:源城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将其打造为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叫响“红色源城”旅游品牌。按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相对集中、逐步开发的总体思路,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要景点、突出抢救性保护,一个时期主抓一个项目或景点,以点带面,滚动开发的思路进行,切实加强以红色源城为中心的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

记:目前制定了源城区革命遗址保护开发计划吗?

朱:源城区革命历史资源保护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日之功。目前已做好相关规划,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为:在1年至2年内,围绕一个主题、用好一个招牌,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突出“抗战”主题,即东江纵队的第一个立足点。

用好一个招牌,即擦亮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河源革命烈士陵园这块招牌,用好用足有关政策,及时筹措保护资金。

重点做好六项工作:即完善河源革命烈士陵园设施,建设埔前三角岭纪念馆,打造特色红色旅游太平街,修缮草行丘屋和抗日先锋队泥金分队旧址,编辑出版一本《罗焕荣传记》,在鳄湖公园建设红色主题公园。

远期目标为“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一个目标,即把源城区红色遗址打造为红色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个重点,即把“河源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整个红色源城遗址保护开发的中心,把“红色太平街”作为一条主线串连至各核心景点,建好埔前镇三角岭纪念馆。

记:对现存的革命遗址,如何深化后期的宣传推广?

朱: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的统一领导;其次要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全面调查摸底,二是申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搞好红色线路的规划、申报工作,收集整理红色事迹、史实资料;再次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制定高标准的保护开发规划,同时对河源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

另外,要抓好后期管理,搞好文物展览。对已修缮或重建的革命遗址,要加强后期管理。大力收集革命历史文物,编写源城区的革命故事,制作电视专题片,建立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转载 2018年2月9日 河源日报》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582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