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华忠: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5-03-09 本站作者 【 字体:

陈华忠,福建省特级教师,省数学学科带头人,省级数学科骨干教师,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省优秀农村教师,集美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撰写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800篇,出版四本个人教育教学专著。

“微课”是黎加厚教授根据国外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为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及任务,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录制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10分钟左右的视频,可以录制屏幕的PPT演示过程加上配音讲解,也可以是在白纸或者黑板上书写加上讲解过程,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某一个时间进行观看并思考,回到课堂后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提问,再组织讨论,探究解决,若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最后进行巩固训练,强化对新知理解。时下,许多教师已将“微课”引入课堂,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而“微课”的引入,值得教师不断探究与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开辟了课堂教学新天地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微课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

1、为微课应用提供便利。时下,农村学校都已经建有校园网,实现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大部分学校完成了宽带网络“班班通”建设,教室拥有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师人人配备电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上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界面亲切、操作简易,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成为一件简单的、可完成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2、微课有广阔应用空间。近几年,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建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农村进城较多,导致生源状况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等差别很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的差异。传统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很难兼顾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框框,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给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让“教学活动顾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 变成可能,为此,微课的应用空间更加广阔。

3、微课让数学教学更有效。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极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然而,单靠课堂40分钟,面向数十名学生,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引入微课,就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使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微课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把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题等制作成微课,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让优秀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二、微课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借助微课,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也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1、课前——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引领者。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预习时,就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2、课中——让微课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 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新知。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一节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底和高以及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只是初步懂得怎样画出三角形的高,往往仅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交流看法研究,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质疑—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课后——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拓展者。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如,在学生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节课之后,可制作一节微课“称面积”。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福建省的面积、福清市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用而生。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472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