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大学食堂征文|90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吃饭人生

2025-02-25 本站作者 【 字体:

知食分子

输入文字

致我们终将增长的体重

(foodzhishifenzi)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既然青春留不住·大学食堂征文火热进行中!

青春最是大学时。不管是黑暗的进餐体验,还是深情的美食经历,都跟你的求学和爱情一样,是你大学生活“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烽烟已起。读者君地无分南北西东,人无分在校离校,皆请追摹过往,穷搜亲历,深挖各校美食及其他,整理成稿。请发:zhishifenzitougao@126.com

第一发:北大88级王萍萍《》

第二发:人大93级徐壮志《》

第三发:人大93级宋凌云

第四发:洛外95级杨杨得翼

第五发:人大93级柯飞宁

第六发:二炮工程学院03级邓承娟

第七发:北京师范大学96级张清春《师范大学的吃饭人生》

第八发:敬请期待(期待80/90/00后的你~)

本文作者 张清春 北京师范大学96级校友。

师范大学的吃饭人生

第一章:偏居一隅在北校 最难遗忘是鹏鹏

我的大学时代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分校,也称北校;另一个阶段是在本部,就是铁狮子坟那个更为大家所知的北师大。说起北师大的分校,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如果你说老辅仁大学,很多人尤其是上点年纪的,还是知道的。1996年刚上大学的时候,在北校的本科只有我们艺术系一个专业,100多人,更多的是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大体上就是再进修的各地教师们。关于继续教育学院这个名字,不同的人对它的叫法也不同,学院自己人叫“继教”,而我们一直亲切地称其为“继院”。善良的你是不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对于本部的人来说,北校是一个很遥远的存在,但对于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的我们来说,北校却是大学里最明媚的一段记忆。北校上课的地方早年间是大清朝涛贝勒的府邸,亭台楼阁、曲径游廊都一直保持着当年的格局和样子,因此风景优美自不必多说,《霸王别姬》、《宋氏三姐妹》、《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很多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拍摄过。在这里,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谈情说爱,都有着其它校园很少能感受到的清幽闲适。所以,虽然本部一直视北校如偏安一隅、被人遗忘的藩属小国,但身居其中的我们却一直都厚颜无耻地糜烂在她“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腐朽”气息里。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背景铺陈的好像有点多,言归正传,说吃货们应该关心的。

既是偏安一隅,北校在空间上确实不富裕。宿舍、操场和教室分别在三个地方,而且都地方不大。食堂在宿舍的院里,印象里是在北面楼的二层和三层,每层都不大,所以打完饭我们经常都回宿舍里吃。至于饭菜,几乎没有任何印象了,以至于我现在搜肠刮肚地想了半天,关于这个食堂的记忆也只翻出98年世界杯时一帮人坐在三楼吃饭桌子上看球赛这一幕上来。如果硬是再拓展一下,就是一些道听途说、未经考证的鸳鸯们在此野战的香艳传闻了。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没有一样可以传世的菜,这大抵就是一个饭馆或食堂最大的悲哀了吧。

虽然食堂很是不堪,但北校时期的吃货生涯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印象最深的当属学校东边龙头井街上的那家鹏鹏餐厅了,一家路边比较常见的家常菜馆,丰奢没有,俭易由人,比较适合穷学生时不时的去打打牙祭。但是在众多餐馆中,能获得大家的一致青睐,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里面一个叫小梅的服务员(此处感谢有“北校小百科”之称的二妈徐桃花女士提供的智力支持)。

印象里她个子不太高,微微有点胖,样子说不上漂亮,但是非常和气,仿佛自己家的小妹妹一样。平时店里也不怎么见得到老板,点菜收账等前面的事都是小梅一个人来,可见老板对她也非常信任。后来时间长了,大家和小梅都很熟了,去吃饭看她忙不过来,缺个筷子拿个餐巾纸的事都是自己直接去柜台拿,气氛相当的融洽。要说大家在记忆里有一些分歧的话,就是经常点的菜都有什么,有的说是鱼香肉丝,有的说是糖醋里脊,有的说是地三鲜,还有的说是溜肥肠(这也太奢靡了),不过深深印在我脑海和胃酸里的一道菜却是酸菜粉丝。至于为什么是这道菜,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便宜呗!

再后来,小梅走了,说是回山东老家结婚去了,然后再也没有回来。再然后,鹏鹏餐厅也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小梅把好的运气也带走了。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就是这么一家不起眼的饭馆,在我的北校生涯里始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说,“当他提到爆肚涮肉的时候,我发现我想念北平”,我和他正相反,我是提起北校的时候,往往能想起来鹏鹏餐厅,还有小梅。

在鹏鹏餐厅的旁边,还有几家餐馆,比较大一点的叫丰泽居,也是家常菜,夏天还拓展朝鲜冷面等业务,去过几次,印象不是特别深。比较神奇的是,这家饭馆历经20来年的风霜洗礼,居然到现在依然屹立在龙头井街尽头的把角处,偶然经过的时候,那三个字成为了当年那条街仅存的一点念想。

鹏鹏和丰泽居虽然都不大,但毕竟是饭馆,对穷学生来说,经常吃也是不可能的。平时大家去的最多的还是鹏鹏斜对面的小铺门脸,主营拉面、刀削面、炒饼炒饭之类的快速餐饭,主灶是饭铺门口一个蜂窝煤炉子。也就是在那里,我在江西的哥们、湖南的杨智马户等来自吃辣传统强省的同学感召下,开始走上了无辣不欢的康庄大道。

说起鹏鹏餐厅和它所在的龙头井街,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那就是打架。在鹏鹏旁边有两个小卖部,除了卖东西,还有一个和我们密切相关的东西,就是公共电话。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那时候北校的宿舍里没有电话,而且手持大哥大站在马路中间装13的年代也没有到来,更别提手机那么高大上的先进物件了,腰上别个双排汉显就可以走路有风思密达了。所以,平时打电话都去那两个小卖部的付费公用电话。记得有一天下午,我们几个人正在宿舍里萎靡不振,突然宿舍长小吉满脸是血的冲进来,大喊了一声“谁跟我打架去”,大家登时来了精神,立马塔拉着拖鞋就跟着窜了出去,跟谁打,去哪打,一概不知。路上得知,他去小卖部打电话,没打通,按说是不用给钱的,但里面的人非说他打通了,必须给钱,几番言语不和,里面一个大姐出来给1米8几大个的小吉挠了个满脸花。我们一行六七个人来到小卖部,自然更是言语不和,情形与此前不同的是,开小卖部的是本地住家,一吵起来街坊四邻的出来好几个人,加入对吵行列。事态后来升级到有局部相互撕扯的地步,周遭围了很多人,把路都堵上了,但终究还是没有引发大规模斗殴,一场因打电话引发的“血案”释放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痘。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说完外面的餐馆,还是得回到学校里面。作为一个住校的学生,你可能四年的生活里没有谈过恋爱,但你应该不能始终没有一只电磁炉的陪伴(也有用酒精炉的)。当然,这种事情是要冒着电表跳闸的风险偷偷摸摸进行的。电磁炉的常见用处是煮方便面,但有时候也偶尔用来做上几次大餐,比如吃炸酱面。学生都是行动派,某一天突发奇想,几个人就立刻行动,出去采购好黄瓜、胡萝卜、火腿肠、甜面酱,当然还有挂面。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不锈钢饭盆烧热,放油,放进甜面酱炸,然后放进去切好的黄瓜丁、胡萝卜丁、火腿肠,不一会儿酱就做好了。等挂面煮好,西里呼噜吃面的声音就覆盖了一切,直至肚歪。主持炸酱面事业的主厨是李孟力同学,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李同学虽琴棋书画样样不精通,但厨艺着实了得,在把自己和一众同学喂胖的同时,他在毕业后成功地混入某高校当了一名政工科干部。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自己做饭这事虽属偷偷摸摸行为,为官府所不容,但偶尔也能有官方版本发生。大一第一学期元旦的时候,班里集体组织了一次包饺子,地点就在我们班的主教室——角四。对于从南方来的同学来说,包饺子的确是件很新鲜、很刺激的事,尤其是女同学,她们兴奋地到处乱窜,在一片乒乒乓乓剁馅儿的繁荣场景中马力十足地开着“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历史倒车。由此,我们也深深体会了“好女费汉、南女废面”这一上古谚语的奇妙含义。后来的煮饺子和吃饺子的过程也是在一片乱哄哄的喜悦气氛中进行的,活动本身的乐趣远超过吃的本身,一帮刚刚远离家乡和父母庇护的大一新生很是需要这种集体温暖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说到这里,我必须要隆重感谢想方设法为我们创造机会的班主任于丹老师,没错,就是你们如雷贯耳的那个于丹老师,迄今为止,我们班是她唯一以班主任身份带过的一个班,我们是她不折不扣的亲学生。噢耶!

好吧,我先容许你们羡慕5分钟。。。。。。OK,继续。

作为班主任,于老师那时不过30岁左右的光景,但她的亲切、温和、睿智和博学,带给我们的感受是绝对震撼级的。入学报到的第一天,她在系办小院里等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到来,而且在你还心有忐忑左顾右盼的时候,她就微笑着叫出了你的名字。真的,她在第一次见面就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我们班每一个人的名字,是不是很神奇。她带给我们的温暖远不止这些,希望将来我有能力、有信心,可以写一点关于于老师的更多回忆。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还是说回那次包饺子吧,在各路好手的通力合作之下,很多饺子在煮的时候就早已开膛破肚、身首异处了,锅底沉积了厚厚一层皮馅分离物,导致后来刷锅洗碗的时候把洗手间的池子都给堵上了。在一众女生鼓励和崇拜的目光中,几位从小吃过大力丸、练过铁砂掌的男生,用尽平生所学,恢复了管道的畅通。

哦,对了,有一点忘了说,吃饺子的角四教室当年就是从厕所改装过来的……

1998年,挥泪告别北校,我们被铁狮子坟的本部大部队收编了。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二章:吃里喝外大本营,酒肉穿肠正青春

作为大本营,本部在食堂的数量和规模上对北校呈完全碾压态势,学一、学二、学三、学四、新一、新二,六个餐厅散落在宿舍区附近,北门附近还有一个教职工食堂,学生也可以去用餐。此外,还有一个乐群餐厅,可以点菜,但主要是窗口外卖炒饼、炒饭、炒粉,以及可乐饮料等。几个食堂里,学三去的最多,一是因为离我们所在的西北宿舍楼最近,还有就是晚上那里开辟了夜宵业务,有小炒、麻辣烫可吃。印象比较深的是蛋炒饭,盛在一个大铁盘子里,如果去晚了,就能看见盘子的少一半面积被炒饭占据,另外多一半面积是一洼暗褐色亮汪汪的油,很是壮观。

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号称我国第四大油企的地沟油是不是在那个年代就已经风生水起了。麻辣烫是大家普遍比较喜欢的,但对于来自四川的徐桃花和卫大官人来说,看我们吃麻辣烫却是一种十分痛苦的经历,因为往麻辣烫里放麻酱这种野蛮人的吃法,在他们看来是比邪教还要邪恶的。但架不住我们野蛮人人多势众,他们后来也渐渐地被我们同化,没羞没臊地走上了麻酱麻辣烫的不归路。

当时食堂里还卖烤红薯,之所以提到它,是因为后来过了很多年后,突然从这里走出一位颇有知名度的“红薯大妈”,以嗓音高亢、穿透力极强的歌声闻名乡里,先后参加过很多档真人秀节目。在她参加央视《梦想合唱团》的节目录制现场,我还见到了她本人,但无论如何回忆,也想不起来当年从窗口递出红薯的是不是她那一双浑厚的手掌。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学校里还有一个餐厅,在留学生公寓里,主要是满足外国留学生用餐需要。我等乡民,为了不惊扰到主要来自亚非拉等友邦的国际友人,从未踏足过半步。

除了上述餐厅,在大四的时候,学校最西边建起了一座高大上的宿舍楼,名曰兰蕙公寓。一楼开了一家餐厅,去过几次,但印象不深了,不说也罢。

本部生活的两年里,对吃饭这档子事记忆最深的还是在学校外面。当时大家都陆续在外面开始实习,多少能有些细碎银两入账,因此能把满足吃货需求的水平往上再提升一个台阶。学校东南角的天外天烤鸭店,东门往北北太平庄桥方向的半份菜,北门胡同里的牛肉拉面是大家去的比较多的。再远一点,牡丹园的一堆火锅,小西天的新九龙豆花庄,新街口的西安饭庄等等也偶尔出现我们流窜的身影。这里面我重点说两件事。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一件事情的重点不是吃,而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话说“吃大户”是千百年来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光荣传统,所以像小A书记这种政治合格、学业过硬的好同志在获得奖学金之后,是必须要含泪向大家表展示一下他“苟富贵,无相忘”的博爱之心的。

记得那是一个温度适宜、有微风拂面的仲夏夜,我们一行人,簇拥着怀揣还没捂热乎奖学金的小A书记(他自己说是被“押着”),来到了牡丹园的阳坊炭火涮肉。为表示我们为他高兴的喜悦心情,大家还一起喝了点小酒,吃饱喝足之后,大家意犹未尽,又来到了学校南门的台球厅消遣一会儿。

就在这时候,故事正式开始了。

先是比较瘦弱的小A书记感觉到头晕发恶,不过我们还以为他在为逝去的奖学金悲痛欲绝呢,但很快其他人也陆续感觉不舒服了。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酒的后劲大,但转念一想,几个人总共没喝多少,依我们几个酒界臭皮匠,不至于有如此剧烈反应。后来大家匆匆离开台球厅,返回学校宿舍,宿舍长小吉同学再次走在大家前列,率先吐了个七荤八素。

第二天上午,大家各自从昏睡中醒来,依旧感觉头昏乏力,但比前一晚状况好了些,于是几个人发动尚不太灵光的脑筋,查找事发原因。在经过地毯式逐一排查之后,大家一致把真凶锁定在吃火锅时使用的炭上,也就是说我们一!氧!化!碳!中!毒!了!当然,从因果论角度深刻反思,我们一致坚定了一个信念:还是要自力更生,少吃白食。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第二件事发生在大四毕业前,班级组织全体聚餐,地点在新九龙豆花庄。吃的是什么全然不记得了,酒肯定是喝了,但喝的什么也一点印象没有。一开始大家还神态比较轻松,互相开玩笑,把某个桌的人拉过来大家轮番灌酒。但随着酒越喝越多,离别的愁绪、含恨的分手、求职的不爽、未来的茫然……各种异样的情绪混合着香烟和酒气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有举着酒杯脸红脖子粗地对着某人说些不知所以然的外星语的,有互诉义薄云天肝胆相照之情的,有发泄过后真气散尽窝在旁边沙发上睡着的,还有坐在地上痛哭任凭别人怎么拉也不起来的……我也记不清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几个项目,只记得后来我是一个人步行回到学校的。当时大概是晚上十一点左右,路上人车都不是很多,路灯很亮,我的脚步很轻。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人总会在某个突然的时刻有这种感受——人生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除了身边的人,都是闲人。不记得这是从哪看到的一句话,那情那景,甚合我心。

本部的两年里,宿舍里偷摸自行做饭吃的事也是有的,但次数和频率明显比北校时降低了很多。毕竟在正规军的大本营里,管理要严格许多。在卫大官人的提醒下,我想起曾经在宿舍里用酒精炉吃过一次火锅,天见可怜,一屋子大老爷们,用那么小的一个酒精炉吃火锅,一圈人七八双眼睛热切等待它开锅的情景,想想都要笑出来。

再有就是大四下半年,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从一楼小卖部买来啤酒、蚕豆、花生米,从熄灯开始点着蜡烛喝酒侃大山。没有特殊情况(例如吃大户)下,宿舍里每个人轮流做东。那真是很惬意的一段时光,也是记忆中无比珍贵的场景,正青春的我们在那样的夜晚里还没有给心里塞进太多的不堪和愁绪,能想起来的都是谁谁的黄段子,谁谁唾沫星子乱飞的满嘴跑火车,谁谁一脸的淫笑……带着这些满满的、纯洁的负能量,我们告别大学时代,一头扎进一个叫做社会的大染缸。

写下上面这些我的,以及其他几位死党在师范大学的吃饭记忆,得以让我有机会细细回味了一遍自己的大学生涯。记忆就是这样,往往需要依附在某件事物上,很多慢慢淡忘了的面孔和时光才又扑腾扑腾地鲜活了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其实不只是食堂,北校的系办小院、角四教室、贝勒府的亭台楼阁,本部的五百座、科文厅、图书馆、中南楼女生宿舍前的银杏树、数学楼里的上网机房……这些散落在太平洋上璀璨的明珠为我串起一张温暖的大网,让颠沛流离的脚步落地生根,让行尸走肉有了魂,让我得以在摸着自己现在的大肚腩时,面带微笑地想起当年那些穿肠的酒肉,那些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完)

告读者

知食分子为热心投稿者准备的福益德爱心亚麻籽油已经飞奔在路上~

入选春日征文/黑暗料理征文/大学食堂征文的诸位作者不日就将收到~

投稿者请在邮件中留下微信号及地址电话

方便小编与你联系哦~~~

知食分子 201期

输入期号可看往昔文章

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话_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788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