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耕农业生产农机检修技术指引
2025-03-30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2025年春耕农业生产农机检修技术指引
为做好2025年春耕农机检修工作,确保重要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强化农机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不误农时早谋划早检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提出以下春耕农业生产农机检修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
一、春耕农机化生产项目和机具
主要机械化作业项目在南方地区有:机械化水田耕整、施肥、育插秧、植保、油菜籽收获等;在北方地区有:机械化耕整地、施肥、播种、植保等。
使用的主要农业机械有拖拉机、翻转犁、旋耕机、驱动耙、秸秆粉碎还田机、玉米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飞机、油菜籽联合收获机等。
二、主要农机具检修技术
(一)轮式(履带)拖拉机
1. 发动机的检修
(1)检查润滑系统。除了更换三芯(空气滤芯、柴油滤芯、机油滤芯)外,还要更换或清洗各个液压油滤芯。应按地区、季节要求更换润滑油和燃油。年前如已经放出润滑油,应打开缸盖上的加油口,加入合格的润滑油后,静置10分钟,检查油标尺,应与机油尺“上”线平齐,然后静置20~30分钟再检查油位有无变化。如有上涨,需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果是带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需拆下涡轮增压器悬浮轴承进油口空心螺栓,滴几滴润滑油,再装好。润滑脂油嘴、油杯均应配齐。各润滑部位及总成均应按规定油品加足润滑油或润滑脂。通气器应清洁、畅通。
(2)检查冷却系统。寒冷地区重点检查发动机是否有冻伤,特别是年前发动机未放水,或者未加防冻液的车,要仔细查看发动机的机体水堵、放水(液)开关、机油散热器等处是否有冻裂迹象。如正常,则加注软水(冷却液)至水箱口平齐,静置一小时,看水位有无变化。如水位有下降,则需要查找原因。如无下降,则正常,注意不能加容易产生水垢的井水和自来水。
(3)检查电路系统。启动、照明、仪表的电路应正常,所有电气附件的绝缘部分,不得有漏电、短路等现象。寒冷地区发动机冷起动装置应能工作正常。
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要先用蓄电池额定电流的十分之一充电。在铅酸电池充电时,电解液液面高度与刻线平齐或高出隔板10~15毫米,要打开加液塞,以防出气孔堵塞,蓄电池因气压过高而爆炸。充电完成后,单体蓄电池电压应在13伏左右。
以上都检查正常后,起动前主、副变速手柄等应处于“空”“降”“中间”或“分离”位置;液压动力装置应处于“中间”位置;此时用曲轴前端皮带轮盘车孔或打开飞轮壳上的小窗口进行盘车,转动曲轴3-5圈后,再打开点火开关(适用于停放1个月以上的中小型拖拉机)。启动发动机,发动机转速需要先低后高,逐渐增加,同时观察仪表,细听声音,如有异常,应先停机后检查并排除故障。
2. 底盘部分的检修
(1)检查润滑油。逐一检查变速箱、前桥、末端传动的润滑油;检查方向机的锂基润滑脂(蜗轮蜗杆机械式方向机)或液压油箱(液压转向方向机)内液压油是否充足;检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是否充足。
(2)检查转向系统。注意左右方向间的间隙,观察拉杆球头传动和油缸(液压油缸方向)销轴间隙,如间隙过大,需更换拉杆球头和油缸销轴。更换球头和销轴后,需检查前束,四轮驱动的前束是0~4毫米,两轮驱动的前束是5~10毫米。
(3)检查离合器。检查离合器踏板和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的间隙,保证分离彻底、灵活,无卡滞,踩下踏板行程五分之四时,能挂换挡位,无打齿异响。如离合器使用时间过长,需拆开检查摩擦片和分离轴承,如果超限需更换;如磨损不大,分离轴承加润滑脂后,再按标准组装好。
(4)检查制动器。检查制动液面和踏板行程,制动踏板第一脚能一次踩死,连续第二脚踩不动,回位正常且无卡滞,左右制动踏板高度应同步。
(5)履带式拖拉机检查变速箱与后桥连接处、万向节、支重台车以及车架与后桥的紧固情况,检查履带的张紧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应调整。
3. 与农具挂接调整
(1)调整拖拉机上拉杆(中央拉杆)和左右吊杆,使农具机架在纵向与横向都处于水平状态。
(2)调整拖拉机下悬挂臂限位螺杆,使农具横向中心线与拖拉机纵向中心线相重合。拖拉机悬挂下拉杆与左右吊杆连接的销轴放置在长孔位置,使农具工作时达到整体仿形的效果。
(3)选用传动轴与拖拉机PTO花键规格应匹配,配合长度应不小于200毫米。传动轴和动力输出轴夹角最好小于10度,严禁超过农具规定的最大工作夹角。传动轴十字轴和轴承不能松旷,各方向转动灵活,并加注润滑脂。(适用时)
(二)翻转犁
1. 作业前检修
(1)检查犁铧、犁壁等零部件,犁铧刃口厚度大于3mm应打磨修复或更换,犁壁磨损严重要更换。
(2)检查地轮胎压在正常范围内(如有)。
(3)检查各种螺栓螺母、销轴,确保处于紧固状态。其中犁壁固定螺栓不能过紧,以防犁壁产生应力,造成断裂。
(4)检查每个润滑口,确保黄油充足。对活动部位(轮轴、行走曲柄等)涂油润滑。
(5)翻转犁与配套拖拉机连接后,应安装安全锁销;检查液压油管,防止漏油和油管缠绕。
(6)将犁提起,调节升降速度,检查拖拉机的纵向稳定性,必要时给拖拉机增加配重。
(7)操作拖拉机,检查翻转犁翻转是否正常。
2. 作业中检修
(1)入土角调整。入土角以3至10度为宜,犁体数量越多,入土角应越小。入土角度不合适时,应将犁体与犁柱间相连的紧固螺栓及定位调整螺栓拧松,然后轻敲犁体,使犁体相对犁柱的角度略微改变,以增大或减小入土角度。调整完毕后同一侧犁体的犁尖应处于同一高度,并将紧固螺栓和定位调整螺栓拧紧。
(2)耕深调整。通常情况下,翻转犁的耕深为20—40cm。试耕中,耕深过深或过浅,应调整限深轮。转动限深轮调整螺栓(手柄),调低限深轮,升高犁架,减少耕深,反向转动调整螺栓,增加耕深。也可通过拖拉机液压系统调整耕深满足要求。拖拉机液压系统的设置请参阅拖拉机制造商的操作说明。此时,必须将拖拉机液压系统调整至力调节或者力、位综合调节。
(3)横向水平调整。当拖拉机停于水平地面时,悬挂架横梁(犁架)应与地面平行,如果不能保持平行,应调整拖拉机两下拉杆处于同一高度。犁地时,从行驶方向看,犁柱应尽可能与地面保持垂直。如果不能保持垂直,应借助于悬挂架横梁两侧的水平调整螺栓来调整横梁横向水平。用同样的方法使另一侧保持与地面平行。
(4)纵向水平调整。横向水平调整完成后就要在试耕中对犁架进行纵向水平调整。其调整只限于调整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拉杆,犁架前高后低、入土困难或耕深过浅,应缩短上拉杆;反之,应伸长上拉杆。
(5)第一个犁体作业宽度调整。通过调整丝杠来调整第一犁体的作业宽度,使第一犁体切下的土垡宽度和其他犁体切下的土垡宽度相同,并且和已翻土接缝平整。
(6)牵引线调整。当试作业时,拖拉机明显跑偏时,应调整牵引线。松开机架调整丝杠锁紧螺母,调整丝杠长度,使翻转犁牵引线与行进方向一致,然后锁紧螺母。
(7)作业时应随时观察作业情况,发现机具有堵塞或缠草严重应及时清理。
3. 安全操作提示
(1)启动作业时,要边走边下落犁体,以免入土工作部件受到剧烈冲击损坏。
(2)作业过程中翻转犁上严禁乘人,如出现异常响声,应及时停止作业,待查明原因解决后再继续进行作业。
(3)地头作业时,应先将犁提升,当犁铧完全出土后才能转弯。严禁一边转弯一边提升,以免损坏犁铧、犁柱和拖拉机的后悬挂系统。
(4)不可以在悬挂状态下长距离运输。运输过程中确保拖拉机下拉杆两侧限位杆锁定,严禁在犁架上捎运重物,以免造成主轴变形。通过坎坷路面或沟壑时必须减速缓行,以避免过大的颠簸冲击。
(5)保养或维修时,确保可靠支撑机构或液压锁定装置可靠支撑液压翻转犁。
(6)停机熄火时,应将犁降落在地面。翻转犁存放时,应用支撑杆撑牢犁架,以防倾倒。
(三)旋耕机
1. 作业前检修
(1)检查传动箱。检查传动箱齿轮油油量,低于油面线的要补加同类型齿轮油;检查各个齿轮之间间隙,特别是圆锥齿轮啮合间隙,间隙过大过小都会引发故障;检查传动箱输出花键轴和刀轴轴套之间间隙,磨损严重的要成套更换。
(2)检查刀部。检查刀轴两端油封,以及刀轴、刀座和刀片,如有破损应除旧换新。更换刀片时应按照双螺旋线方向有规律地紧固刀片固定螺栓。更换刀片等旋转零件时,必须将拖拉机熄火。
(3)检查旋耕刀是否装反和固定螺栓及万向节锁销是否牢靠,确认稳妥后方可使用。
2. 作业中检修
(1)拖拉机启动前,应将旋耕机离合器手柄拨到分离位置。要在提升状态下接合动力,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并将旋耕机缓慢降下,使旋耕刀入土。严禁在旋耕刀入土情况下直接起步,以防旋耕刀及相关部件损坏。严禁急速下降旋耕机,旋耕刀入土后严禁倒退和转弯。
(2)作业中,如刀轴过多地缠草,应及时停车清理,以免增加机具负荷。
3. 安全操作提示
(1)地头转弯未切断动力时,旋耕机不得提升过高,万向节两端传动角度不得超过30度,同时应适当降低发动机转速。
(2)转移地块或远距离行走时,应将旋耕机动力切断,并升到最高位置后锁定。
(3)旋耕机运转时,人严禁接近旋转部件,旋耕机后面也不得有人,以防刀片甩出伤人。
(4)旋耕时,拖拉机和悬挂部分不准乘人,以防不慎被旋耕机伤害。
(四)驱动耙
1. 作业前检查
(1)变速箱检查。驱动耙首次使用,50小时内应更换变速箱油,后续每500个工作小时或每年更换1次变速箱油,每个班次要检查变速箱油液位,应在观察窗的“中间”位置。
(2)传动箱检查。每运行500小时应检查润滑脂。润滑脂高度应与齿轮上平面平齐,如润滑脂量过少,请按要求加注。
(3)每班次润滑万向轴、镇压辊轴承、导向轮轴承等运动部件。
(4)按要求检查各相关部位的螺栓紧固情况,对有松动的螺栓及时紧固。检査各部位销轴的安全及磨损情况,对有安全隐患的销轴及时更换。
(5)定期检查耙齿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要及时更换;定期检查耙齿刀轴轴承间隙,间隙过大及时调整或更换。
(6)检查刮土板与滚筒壁之间间隙,间隙宜为3-8mm,确保滚筒转动平稳无干涉。
2. 作业中检查调整
(1)定期检查变速箱排气阀是否有堵塞情况,如有堵塞应及时清理。
(2)作业深度依农艺要求而定,通过及时调整镇压辊调整作业深度。
(3)根据作业碎土和作业阻力情况,通过变速箱及时调整耙齿转速。在保证良好作业效果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的耙齿转速。
(4)平土板调整不宜过高或过低,应按要求调整平土板高度,前方土壤以不超过平土板三分之一高度为宜。
(5)根据作业情况适当调整搂土板位置,确保土壤不外溢。
(6)作业过程中传动轴过载时要及时切断动力。
3. 安全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运动部件防护装置的齐全性和牢固性,驱动耙运转时,人严禁接近旋转部件。
(2)严禁转弯作业,作业到地头需要提起驱动耙时,必须先切断动力输出。
(3)严禁在未耕地上直接进行作业。
(五)秸秆粉碎还田机
1. 作业前检修
(1)检查拧紧各连接螺栓、螺母。
(2)检查各插销、开口销有无缺损,必要时添补或更换。
(3)加注润滑脂,传动轴伸缩套内应涂抹润滑脂。
(4)检查齿轮箱密封情况,静结合处不应渗油,动结合处不滴、漏油;如渗漏油,需更换纸垫或油封。
(5)检查齿轮箱润滑油油面,不够时添加。检查齿轮箱上呼吸孔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检查放油堵螺栓是否松动,应拧紧密封。
(6)检查刀轴甩刀(锤爪)是否缺损并及时补齐。刀片应成组更换。更换刀片时,应对称更换径向相邻的两组刀片,每组刀片重量差应小于10克。
(7)清除甩刀、刀轴、定刀片上的泥土与缠留物。
(8)检查各轴承处温升,若温升过快、过高,即为轴承间隙过大或缺润滑油所致,应及时调整间隙或加润滑油润滑。
2. 作业中检修
(1)随时检查及调整皮带张紧度,及时清理机壳内壁上的粘集土层,发现声音不正常、振动时,应立即停车检查。
(2)调整留茬高度。调整限深滚,在机架左右两侧侧板上预留了一排调整孔,固定位置不同,得到的留茬高度也不同,调整时两边应同步调整。注意最低留茬高度以甩刀(锤爪)刃口不入土为宜,否则会加速甩刀(锤爪)磨损,降低粉碎效果,增加拖拉机负荷。
3. 安全操作提示
(1)秸秆粉碎还田机运转时,严禁人体接近旋转部分,机具上和机具后严禁有人,以防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转弯、倒车时,必须提升秸秆粉碎还田机并切断动力,严禁猛提猛放。
(3)作业时如有异响,振动异常时,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4)检修、清理机具杂物时,拖拉机必须熄火,将机具落地并稳固,防止机具伤人。
(六)玉米精量播种机
1. 作业前检修
(1)开沟器安装调整。播种开沟器必须与施肥开沟器左右方向错开50毫米以上,避免化肥烧苗。安装各播种总成时要尽量保持各对应轴孔同心,螺栓旋紧时,边拧边观察总成与支架梁的间隙,要保证与梁面紧密均匀接合。
(2)播种行距调整。按当地农艺要求调整播种机行距;调整时以播种机梁架中心线为基准线,向左、右对称轴向移动播种单体和施肥开沟部件,同时,支撑轮、传动机构以及排肥箱也要做相应调整。移动过的零部件要重新拧紧。
(3)播种株距的调整。播种株距的调整就是对播种机的传动系统进行调整,大多数播种机的传动系统都是由链条传动来完成的,可以根据使用说明书中的播量表选择与预期播量相匹配的链轮,将其正确挂接在传动系统上,挂接好相应的链轮并张紧。
(4)施肥深度调整。松开施肥开沟器固定座上的顶丝,上下移动犁柱调整深浅,上移则浅、下移则深。要求各施肥开沟器下尖连线与机架平行,建议施肥开沟器较播种开沟器深50毫米,以实现化肥深施。
(5)施肥量调整。作物品种、亩保苗株数(垄距和株距)、土壤肥力决定亩施肥量,根据施肥量的要求,以支撑轮转动10圈为准,测定排肥器排出肥量大小,再计算出亩排肥量(滑移率按10%计算),直到调节排肥器达到亩排肥量时为准。
(6)播种深度调整。调节每个播种单体上的限深指针手柄,确保每一个播种单体上的限深指示针处于同一刻度,保证整机播种深度一致。但在播种作业的实际操作中,受整地条件和土壤环境不同所限,播深调整后应进行实际播种深度测定,一旦出现指示播深与实际播深不符时,要进行二次微调,达到播深一致的效果。
(7)播种量的调整。打开排种器盖调整隔板,隔板定位孔上移,重播率降低,但漏播率提高;隔板定位孔下移,漏播率降低,但重播率提高。需要反复调整试验,达到满意状态为止。
(8)链条松紧调整。通过调整链条张紧板的位置改变链条张紧程度达到说明书要求。
2. 作业中检修
(1)播种机在选择作业路线时,机械应保证进出方便且便于加种。
(2)播种时不能中途停车或忽慢忽快,要保持匀速直线前行,以免漏播、重播。
(3)要在行进过程中操作播种机的升降,转弯或倒退时应提升播种机,以防止开沟器被堵塞。
(4)在播种时实时观察传动部件、开沟器、排种器以及覆土器的工作情况,及时排除粘土、缠草、堵塞或晾种的情况。
3. 安全操作提示
(1)播种机启动作业时,要边走边下落播种机,避免快速或突然放下,以防入土工作部件受到剧烈冲击损坏,也避免造成导种管口和施肥开沟器口堵塞。
(2)严禁在播种作业时进行调整、修理和润滑工作。工作部件和传动部件粘土或缠草过多时,必须停车清理,严禁在作业中用手清理。
(3)不准在左右划印器下站人和在机组前来回走动,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4)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不允许急转弯和倒车,以免损坏播种部件。
(5)播拌药种子时,工作人员应戴风镜、口罩与手套等防护用具。播后剩余种子要妥善处理,严禁食用,以防人畜中毒。
(七)水稻插秧机
1. 作业前检修
(1)清洁机器。清洗机体,清除泥污杂物、缠绕物;清洁空气滤清器、散热器、油水分离器。清理肥箱中残存肥料,以及排肥槽轮、排料毛刷等;清除开沟器及排肥口处泥污杂物。(适用于侧深施肥装置)
(2)检查及添加燃油、冷却液(水)、机油。检查燃油和冷却液(水)余量,若不足应及时加注。按说明书规定的保养周期清洁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滤芯;检查、补充或更换发动机、变速箱、后车轴箱、插秧箱等部件机油,更换机油应同时更换机油滤清器滤芯。
(3)加注润滑油脂。按说明书要求,对插秧臂、旋转箱、移动支架、浮舟、连杆、驱动轴、滑块、导轨、各行离合器等部件涂抹或加注锂基润滑油脂。
(4)作业零部件和发动机传动部件检查。检查送秧机构、曲柄、摆杆、秧爪、插植叉等的磨损、变形、润滑情况及间隙大小,如不满足使用需求需更换或调整;检查肥箱、排肥槽轮、输肥波纹管、输气波纹软管是否破损漏气,如有请及时修理或更换(适用于侧深施肥装置);检查前后轮胎磨损;检查、调整或更换发动机皮带、变速箱驱动皮带、纵向传送带;检查调整各手柄及拉杆、拉线;检查或更换推秧器、秧针。
(5)启动检查。检查启动电机、发电机、喇叭、车灯等电器部件是否正常,发动机有无异响,排气烟色是否正常,仪表指示是否正常等,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6)运转作业部检查。检查载秧台、送秧部件及插植臂等插植部件是否工作正常,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检查排肥槽轮、鼓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如排肥卡阻等及时维修(适用于侧深施肥装置)。
(7)行走检查。缓慢起步,检查插秧机行走是否平稳,制动器、变速器是否正常工作等,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8)试栽插检查。按农艺要求调整栽插株距、取秧量、栽插深度等,进行试栽,检查栽插作业质量,直至符合指标要求。若漏秧率达不到指标要求,应减少横向传送次数以增加取样量,若漂秧率达不到指标要求,应适当增加栽植深度。
(9)施肥量检查(适用于侧深施肥装置)。按侧深施肥农艺要求调节开沟器高度与角度,设定目标施肥量,运行一段距离后称施肥量,根据作业面积统计实际施肥量,调整排肥器开度大小直至实际施肥量满足作业需求。
2. 作业中检修
(1)作业时,应平缓启动机器,保证起步阶段不漏插、不断肥。
(2)插秧作业时,因秧箱内秧片栽插至长度较短时,应及时加装秧苗,切勿用手扶抵秧苗,以防秧爪取苗时伤手。
(3)当插秧机下陷时,请勿强行牵拉或上抬,可用水田轮加塞棍子法,可将长650mm,直径100mm的棍子塞进水田轮叶片间,通过水田轮转动使机具逐渐离开下陷地带。
(4)插秧机转向时,应提起秧箱、肥箱,停止栽插、施肥。避免倒车,倒车容易造成施肥口堵塞。
(5)在插秧机工作过程中,要确保浮舟清洁,避免其上堆积的杂物缠到传动轴或万向节上。
(6)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扫肥箱,定期对施肥部件进行清洗及加油,防止肥料附着生锈(适用于侧深施肥装置)。
3. 安全操作提示
(1)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说明书和产品上粘贴的警示标牌、提示标牌。
(2)饮酒后、睡眠不足和过于劳累时请不要操作机器。
(3)在插秧机工作的过程中,如需要调整,必须要将插秧机停机,熄火后再进行相关的调整。

猜你喜欢

机械键盘怎么修


路安世纪


国家公务员考试哪些专业最热门 如何提高竞争力


十位最有名的青岛籍演员,论演技黄渤只能排第二


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6篇


公司主营的产品有:七氟丙烷检测年检,七氟丙烷检测维修,七氟丙烷检测检修


M4 MacBook Air遭拆解,可维修性评分为5 分


【邯郸楷模】他用真情守护“家”——记涉县石岭工业集团董事长王彦庆


电池漫谈


从动漫到原著 如何引导孩子读经典中的“哪吒”“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