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暨“金逸影视”股票代码002905.SZ) 终于登陆A股市场,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也是金逸影视从2012年开始筹备上市,2014年二次冲击IPO失败,到今年终于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从最初与万达影视PK院线第一股,到目前已经滑落到国内院线排名第七,金逸能否依靠上市的契机,重新获得基本面、市场、股民和观众的认可呢?
01
金逸五年时间三度上市
金逸影视的前身是广州市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至今已有13个年头,其主要经营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业务。
此次A股IPO,并不是金逸影视第一次接触资本市场。早在2012年时,金逸影视便开启了A股上市进程,并意图成为国内“院线第一股”;却不巧遭遇IPO第8次“关闸”,之后金逸影视被证监会“终止审查”,其首次冲击A股便以失败告终,金逸影视的上市计划也就此被迫搁置。
两年后,2014年金逸影视再次重启上市计划。恰逢万达院线也在同一时间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且两家公司还被安排在同一天上会审核,于是金逸影视与万达院线争抢“院线第一股”的战火被拉开。

然而不巧的是,就在金逸影视IPO上会审核前一日,因其招股书中部分内容引发争议,金逸影视的IPO进程就此折戟,也因此错过上市公司黄金期。
连遭证监会2次否决后,金逸影视也并未放弃上市。直到今年6月,金逸影视的名字才再次出现在IPO预披露企业名单中,9月5日金逸影视首发通过,至此金逸影视IPO之路走过了漫长的5年时间。
经过重大失误和挫败后,金逸励精图治终于在今年三度冲击IPO获得成功。从其之前的招募计划书可以看到,此次金逸影视公开向社会发行4200万,募集资金达8.1亿元。
其未来的资金走向将下探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影城新建,预计会建设40家左右的影城。以目前国内影城新建的规模和档次来看,这新建的40家影城将大多是带巨幕厅或IMAX特效厅的影城。
一线的新影城筹建已经趋于饱和,即便有空间也要和其他更强势的院线进行竞争,所以金逸在股票市场获得的资金将主要流向二三线城市,尤其向三线城市流动更具有可能性和操作性。
同时,目前中国经济仍然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方以及西北西南地区虽然会存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发达地区更需要文化配套事业的支持,经济欠发达和文化荒漠地区也得依靠文化事业的深耕来培养市场,刺激经济,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保留,也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保留一份机会。
从IPO停摆到自身不熟悉规则的小失误再到最终冲击成功,对于曾经国内院线的五强到滑落老七的金逸而言,个中滋味大概只有金逸自己才有体会。和万达从影视打开缺口登入IPO略有不同,金逸最初就剑指影视第一股,其野心自然不容小觑。
虽然这两年金逸的整体排名有所下滑,受到来自于像大地和中影数字等院线的强烈冲击,但一年27亿的票房仍然是其位于中国电影院线第一集团的重要砝码。
一线影城虽然有较为稳定的观众群体、高额的票价、较好的文化氛围,但双拳难敌四手,金逸未来二三线这四十家新建和更多新建或改建的影城才是其发展之路。
02
横店、金逸、博纳的IPO之路
算上不久前的横店影视,和刚刚上市的金逸,以及未来必将上市的博纳影业,从2014年开始,中国迎来了文化影视行业集中IPO的高峰。同时像一些新文化企业或重组或自己冲击新三板也在此起彼伏,潮涨潮落的进行着。
可以说一家文化企业能够拿到IPO,其难度甚至不比普通股民中签要低。虽然文化企业是国家目前扶持的新兴产业,但毕竟其非传统的实业企业,其相关风险和受到政策面和不可预测风险的影响都高于其他行业。

金逸从2004年3月成立开始,其一直都投身于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的业务,较少去涉及到电影产业的其他范畴。这一点和万达影视截然相反,万达则做到了电影制作、发行、宣传、院线和放映服务的一体化,不过事实证明,把摊子铺得太大有利有弊,在现行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允许企业摸着石头过河和有相当的行业容错机会,但文化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某个棋子下错往往会导致整个棋局难以落子。相比而言,金逸未来如果可以专注到院线影城放映业务这一块,对于其自身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
像博纳其自身强项当然是影视制作,其有与万达有签署战略合作关系,也算补齐了自身影城短缺的短板。
但也要看到,即便如此,当万达和博纳都相对独立没有合作的影片同时上映时,博纳缺乏院线的短板就会凸显出来。对于没有院线和影城资源相对匮乏的影视公司而言,未来其冲击IPO和IPO后补齐院线短板是大的方向和举措。要知道目前一家多厅的影城建设费用大体从几百万一两千万,这相比于一部电影投资而言,其性价比并不低。
像金逸自身有院线资源,算进退有度,其也可以去尝试参与影视制作和参与,同时金逸本身也是五洲发行的一员,因布局较早,目前也是拥有国内排名仅次于万达的IMAX银幕数量。对于金逸而言,其高中端布局都有不错的层次。
03
非票业务潜力大未来毛利贡献占比仍将提升
中国电影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相比美国、韩国等电影成熟市场人均4次/年的观影次数,国内人均观影人次仅突破1次/年,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
2016年度和2017年1~6月,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分别为13.72亿人次和7.81亿人次,呈现上升趋势。消费者的观影习惯培养并形成,为电影院聚拢人气和带来流量,电影院的功能升级,从原来单一的观影服务门店转型成为线下消费者的流量入口。
庞大的流量利于业务拓展,影院经营方可在阵地广告基础上展开第三方合作,拓宽消费渠道,广告服务收入、卖品业务收入等与线下观影人次相关的收入类型将有所提高,在毛利贡献中的地位逐渐增加。
影院广告收入与影院规模相关性较高。2017年6月底,全国城市影院数量达8848家,银幕总数46139块。影院的媒体价值逐步得到市场认可,随着公司影院规模的扩张,公司的广告收入(含场租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及2017年1~6月,金逸影视的广告服务业务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对毛利的贡献占比分别为47.68%、48.60%。
影院人气聚集带动卖品业务发展。2017年开始,公司逐步对下属影城的卖品销售策略进行优化,增加更具吸引力和性价比的卖品销售套餐,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并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习惯的改变,公司卖品收入近年来均有相对的提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影放映企业的卖品、衍生产品、广告等非发行放映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尚存在显著差距,市场空间较大。目前中国市场大多数主流的院线公司,卖品及广告业务在营收中占比约20%左右,未来有望将这部分收入比例提升至30%~40%。
公司将搭建先进的影院管理综合信息化服务与监控平台,努力开拓影院的衍生业务。丰富公司赢利业务模式的同时,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在夯实影院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将逐步向电影产业的上游即制片业发展,以及向电影后产品、衍生品、银幕广告等业务延伸发展,拓展影视传媒产业链,力求打造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多元化的影视集团公司,成为领先的电影投资商和运营商之一。
04
院线公司IPO,进击到三四线才会迎来春天!
金逸影视是国内著名的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各级城市进行电影院投资经营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公司已经牢固的树立了具有“金逸”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突出的区域市场领导地位,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和运营机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其拥有的金逸院线位列国内院线前茅。
目前普遍给大家的感觉身边的影城已经星罗棋布,几近饱和。但最近和未来即将IPO化的院线无一例外都要把影城的拓展作为最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和内地影城不断的更新和递进不无关系。
国内目前虽然一线已经饱和,但一线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仍然存有大量的老旧影城和可待改造的俱乐部,未来高校和一些厂矿原有的礼堂均有可能被重新利用为学校院线和社区院线,这部分目前在国内还尚未形成较好的体系,或者说存在感较差,仅仅作为各地区市电影公司的福利放映,难以形成更强有效的票房系统。

但一二线的国有、集体企业和老旧影院俱乐部这部分因产权关系的问题,较难被股份和院线化。但三四线原本此类具备放映条件的场所就较少,全新重建亦会给地方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建设加一块砖,同时也易于被地方政府所接受,毕竟文化产业这几年一直都是政府所扶持。
那么这样来看,院线IPO对于影城新建是较见成效的手段,只不过在遴选地址时所要面临的问题多了一些。特别是在国内而言,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仍然存在,尤其在一二线和北方城市有甚。针对院线的IPO而言,一二线的院线和影城改造新建难度较大,三四线反而阻力要小了很多。
万达的模式已经宣告其掌握了院线,就是从一个角度上掌握了中国电影的命脉,但目前万达过大的布局导致其即便拥有多数的银幕,其产出的影片未能匹配银幕的数量,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四线目前仍然是新兴市场,其观众层次和观影需求和一二线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却拥有更多的银幕数量和观众群体,而且这部分观众的观影诉求相比于一二线低了很多,更喜欢看国产影片。
同时这部分观众对于国产影片的宣传接纳程度要远远高于一二线观众,一二线观众因多年的观影习惯培养,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影片评价判断能力,未来可能对于他们的宣传有效率会越来越低。但对于三四线市场观众,目前几乎宣发方咋说,观众就咋接受。同时,基本面本来就倾向于国产片,这对于三四线观众尤其重要。
中国内地目前几部高票房影片,无一例外都跑赢到二三四线市场,口碑发酵影片更依赖于一二线市场的和重点票仓市场的支援。金逸此轮预计可以募集到8亿元,40家影城保守估计可以新建超300块银幕,其中IMAX和其他巨幕特效厅也将会在三线城市落地开花。虽然对于即将达到万家影城和五万块银幕,这区区40家影城和300块银幕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金逸未来的布局还是异常重要的,目前来看,国内仍然存在了大量的为改造和少于3个厅的影城,对于目前每周上映六七部影片而言,这样的影城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金逸和未来IPO的院线性质的公司,都会把影城的拓展和下探作为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