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全国少工委八届二次全会在京召 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梳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提出大力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
连日来,上海市少工委召开线上座谈会,邀请各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市红领巾理事会理事代表参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交流如何拓展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为“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建设出谋划策。
全会说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要在“广泛”上下功夫
在全国少工委八届二次全会上,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贺军科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要要求, 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大胆解放思想, 努力打造功能作用突出的新时代少先队组织”以及“深化全团带队、锐意改革创新, 着力推动新时代少先队实现深彻变革”三方面发表讲话。
会议要求,要大力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在“广泛”上下功夫。广阔的社会一直是党教育少年儿童的重要空间,也是少先队必须占领的阵地。要立足校内、拓展校外,加快恢复社会活动阵地,加快构建“校内+校外”的少先队组织模式,使社会成为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纽带。要在青少年宫、社区和校外培训机构抓紧建立多种形态的校外少先队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建设辅导员队伍。要大力加强网上少先队建设,将少先队强大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动员能力转化为互联网领域的效能,构建融媒体矩阵,打造内容体系,创新线上载体,提升少先队的组织动员、思想引领和服务能力。
宝山区设立“社区红领巾之家”
在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方面,上海少工委已有探索,立足上海少先队“幸福教育”,结合上海2035年“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按照队员就近就便原则,整合区域红色、教育、文娱、体锻等实践资源,打造“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成为队员对社区幸福生活向往的落脚点,成为立志为人民谋幸福的出发点。

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少先队争章护照》
市少工委介绍,主要构筑“三圈育人”模式。外圈看场地,有地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加强与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化机构沟通,整合优质资源,共同打造“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实践活动地图,为活动圈提供阵地支撑。中圈看场景,有内容。推动各活动场所、场地为队员量身打造和发动队员自主创造实践体验项目,形成特色活动菜单,整合场地专业人员、校内外辅导员力量,不断丰富队员实践体验场景,为活动圈提供内容支撑。里圈看场合,室内室外有体验。聚焦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关注焦点,增强思政、体锻、科创、探索、野趣等活动设计,强化实践体验环节,为活动圈提供成效支撑。


静安区打造临汾社区少先队阵地“样板间”
工作采取市级牵头、各区推动、社区落地的工作模式,努力使“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成为少先队员喜欢少先队的重要内容,成为全社会支持少先队的重要载体,成为上海少先队为全国先行先试的“样板间”。
各方说
社区辅导员要拓展,活动有实践有体验
8月10日,市少工委在线召开
上海少先队“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
建设工作座谈会
各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抒发己见
如何打造“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长宁区少先队群文辅导员李 玲玉觉得,可以建立“流动少先队队室”,利用周末、节假日实践轮流开进社区,活用长宁街区特色历史人文和马路文化,创设少先队相关常态化活动。
宝山区目前已推行了“社区小先生”争章活动,全区420多个社区已有6.8万少先队员到所在居委报到,参与打卡集章活动。宝山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张婷妹表示,可建立一支由社区团干、学校辅导员、热心家长、社区内的“五老”等组成的社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帮助少先队员自主化开展小队活动。
如何拓展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徐汇区少先队总辅导员王晨认为,要在街镇组建社区少先队大队部,合理配备校外辅导员,做好校外辅导员的培训、聘任、实践、评估、表彰等工作。探索成立“徐汇区社区红领巾争章社会实践地”,打造街镇特色的“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
奉贤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施春萍觉得,可以以社区团支部、居委青年工作组为主体,开展社区报到,组建少先队社区大队、居委中队、楼组小队。少先队社区大队辅导员由社区团支部、共建学校辅导员、家长志愿者共同担任,形成“三员制”。
在区少年宫建立少工委、大队、中队后,如何发挥队组织作用?杨浦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柯蓓琦表示,要建立、完善少年宫少工委的机制建设,通过领巾墙、少先队队室等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引领。依托校外教育专业的特色,丰富少先队活动,突出实践教育,让少先队教育“活”起来。此外也要推进文教结合、课内外结合等,打造少先队工作共建共享一体化建设链条。
普陀区少先队副总辅导员张赟感到,要进一步发挥队组织作用,在“管用”“广泛”“活跃”上下功夫,将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摆在首要位置,大力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不断丰富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
少先队员对“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建设
又有什么建议?
市少工委邀请市红领巾理事会理事代表
召开了第二场线上座谈会
活动形式方面,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七年级少先队员庞加椅贝觉得,活动可以以积分、争章的形式开展,每参加一次活动就可以加一分或争一枚章。上海市娄山中学七年级少先队员曾品元提出,可以结合上海地域特色设计红色“沪”照,对每次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网上和护照上均可积分,做到“沪”照在手,活动不愁。
活动内容方面,上海市西林中学七年级少先队员徐欣然建议可以结合红色文化,开展红色题材的剧本杀或沉浸式红色戏剧体验活动。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七年级少先队员唐渺提出,可以采取云游红色纪念馆的方式,结合自己查到的资料与其他队员讨论分享。
队员们还思考起线上平台。上海市闵行区华漕学校六年级少先队员朱钱宸提出,可以搭建线上平台,整合展示各个社区的活动场馆信息,队员们可自主选择、预约;平台运行成熟后还可在平台上提供课程学习,联动线上线下的活动,“社区之间可能存在资源不平衡,有了平台后可以实现区域与区域手拉手,让资源共享。”

要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也要推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建队。就在5月30日,上海首个校外少年儿童艺术团体——少先队上海小荧星艺术团大队委员会正式建队。小荧星艺术团大队委是一个身份两个舞台建立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少先队大队。将通过选拔自己的少先队小骨干,形成覆盖范围广泛、动员便捷的少先队网络,定期开展各类红领巾主题活动,让更多队员能参与到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进步的行列中,让爱党爱国情感教育融入每个队员的生活。未来,小荧星将更活跃地出现在少先队文化的宣传舞台、活动阵地,为社区及更多的小伙伴带去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少先队活动。
市少工委说
要在认识上、行动上、成效上聚焦
上海少先队如何构建“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在认识上聚焦。赵国强提出要聚焦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精神的学习把握和贯彻落实上;聚焦全国少工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明确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少先队组织是少先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和工作重点,也要聚焦市少工委的工作重点——少先队幸福教育。
在行动上聚焦。他提出,各区要把全区微缩成一个个社区,立足15分钟、社区来建设少先队的校外幸福活动圈。“外圈看场地(活动的场地),中圈看场景(活动的内容),里圈看场合(室内、室外活动,丰富多样的体验)。打造活动圈就是要让社区里各种阵地为我所用,也要就近方便少先队员活动。”
同时,行动上也要聚焦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队。“在少年宫建队,要盘活存量,进一步巩固区红领巾理事会、队长学校、少先队队室、考章基地等;激活增量,从相对固定的艺术教育培训班入手,建立中队,强化培训班老师(校外少先队辅导员)的辅导意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在培训过程中发挥组织作用。”
在成效上聚焦。赵国强表示,要加强试点先行,不断积累经验,在社区排摸、形成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的地图,让少先队员、小队和家长组成社群,让老师加入社团变成校外少先队辅导员,“只有积累了示范性案例,才能生动呈现上海少先队社会化建设的成果。”
赵国强希望,各区能大力推动本区少先队社会化建设工作,同时将《意见》精神、全国少工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传达到各个社区,积极先行先试,贯彻落实,用比学赶超的劲头又快、又实、又好地推动少先队社会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