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正平: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质疑,是颠倒了过程与目的
2025-03-2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桂海潮的经历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精彩个例,但他这个个例绝不“孤独”。
同样也是云南,丽江市华坪县。2023年高考首日,张桂梅校长一大早便来到教学楼为高考生送考,这也是她连续13年送学生高考。
“改变一个女孩子,就能拯救三代人,解决低素质的母亲就能解决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十多年来,张桂梅老师用自己的努力,为大山女孩子铺出了走向外界的道路。一位曾在华坪女高就读的学生表示:“在我这个年纪,身边的同龄人都基本上结婚生子了,和老一辈一样永远被困在大山里。而我们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发现自己的未来还充满着无限可能,再也不是黄土大山、早早结婚、传宗接代。”
知识本身或许无法直接给她们带来优渥的生活,但知识的力量真真切切地在帮助她们改变人生轨迹,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如今,她们中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为了警察、有的成为了新闻工作者,有的选择走出大山见识更大的世界、有的选择成为乡村教师留在大山帮助更多的孩子,但无论是哪种,她们都用自己的努力选择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古今中外,“知识改变命运”留下了太多励志佳话,也成为寒门学子勠力向前的最大动力。但“知识改变命运”从来就不是“知识等于命运”的简单换算。
一些人只看到知识与改变个人命运的表面关系,却忽视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知识或者说学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获取这一切的过程中,一个人所展现出来的毅力、机敏以及心态,则是直观且久远的,而这些品质,才是“改变命运”的真正动力。因此,与其说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不如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促成了个人命运的转身。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学府”、拿到了优秀学历,却仍感觉没有“改变命运”。因为他们虽然获得了知识与学历,但在面对人生新的挑战与困难时却忘记了继续拼搏的毅力与勇气。
“知识改变命运”并不会过时,于个人如此、于群体如此,于一个民族更是如此。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桂海潮教授从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变成了去天上“摘星星”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山区女孩从华坪女高走向更广阔的人生,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中国人依靠努力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社会从骨子里尊重知识、尊重奋斗。随着时代浪潮的变迁。未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每个人更要靠知识、靠学习把自己武装起来,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应对各种境遇和变动。这是每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的事。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落下帷幕,愿每一位在学海中争渡过的年轻人都不要忘记:只要你不遗失曾经求知学海的这份干劲与毅力,你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终有一刻会化作冲天的烈焰,送你前往心心念念的星辰大海。

猜你喜欢

上海农村经济(不收版面费审稿费)(Email投稿)的期刊点评


读写障碍症的治疗方法:南宁脑博仕儿童医院


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哪个正确 成语含义介绍


这个治脚气的办法,夏天用最好使!


万行大和尚开示:打坐,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方法


30天直接速成雅思7.0(无废话经验版)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兴分中心揭牌启用


一鼓作气,分享完毕


慧研智投解读金融专业术语:什么是“南向资金”?


电话订票流程电话订票流程如何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