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5-03-0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图集
核心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世界观,也是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
只有从世界观上解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从根本上与形形色色、花样翻新的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划清界限。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不信唯物信唯心,不信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状态涣散,从世界观上看,是同没有真正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直接相关的。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这三个基本原理中,“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进步与代价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贯穿始终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发展的东西。任何事物在任何阶段上都存在着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世界观,也是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增强战略分析能力,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以辩证思维想问题,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创新思维求发展。
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原理和范畴构成的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是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以这三个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
人的全部活动都离不开认识和实践这两个方面。人的认识活动是在观念上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人的实践活动是在行动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能动地改造世界。这表明,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并不只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而且是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只有从世界观上解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从根本上与形形色色、花样翻新的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划清界限。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不信唯物信唯心,不信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状态涣散,从世界观上看,是同没有真正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直接相关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是密不可分的。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就是以“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事物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和论证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据、过程、趋势,把自然、社会、思维的存在和发展归结为事物的矛盾运动,并以矛盾分析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全部问题。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要求我们以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去观察、分析、解决一切问题。事物就是矛盾,思想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就是我们的全部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不是从客观性去对待矛盾,而是从主观性去看待矛盾,常常把矛盾视作人为的“麻烦”,想方设法“回避”矛盾,或者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矛盾。这表明,能否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能否以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辩证思维去看待事物运动的过程和趋势,能否以矛盾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是能否把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事物的矛盾运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构成人对世界的认识。但是,人对世界的认识既不是消极的直观反映,也不是抽象地发挥思维的能动性,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人对世界的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又是以实践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为中介的,是具有选择性、建构性和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在对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理解中,要特别注重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辩证理解。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结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如果夸大理论的作用,搞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必然使理论信誉扫地;反之,如果贬低理论的能动作用,甚至把理论当成无用的空谈,必然使实践变成盲目的实践。领导干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增强实践中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从理论思维水平和战略分析能力上克服“本领恐慌”问题。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这三个基本原理中,“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以“物质”、“矛盾”、“规律”、“实践”为基本范畴所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和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科学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范畴构成的。这些基本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把握矛盾、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理论思维和辩证智慧。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主要包括四个序列:一是关于事物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物质与运动、物质与规律、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等基本范畴;二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等基本范畴;三是分析事物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两点论与重点论等基本范畴;四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等基本范畴。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范畴,就是以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以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最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在客观的矛盾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在众多矛盾中全力找出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双方中着力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两点论”的“重点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才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统领全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进步与代价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贯穿始终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发展的东西。任何事物在任何阶段上都存在着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处理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关键在于做到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立足整体,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努力寻求整体功能和效益的最佳方案。
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就要克服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究竟如何看待“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形象比喻,而不是否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摸石头”是为了“过河”,而“过河”就已经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有原则、有理念的“顶层设计”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分析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自觉地克服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形而上学思维。
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表现在对形势的判断中,非常重要的是对主流和支流的认识。分不清主流和支流,就把握不到事物的本质和趋势,就无法作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抓住客观实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事物的主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毕其功于一役”,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充满矛盾的“实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
三
辩证唯物主义是以实践论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也是以实践论为基础的真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就要用理论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目的性活动,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人作为主体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客体进行改造,让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由此构成人与世界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论就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哲学理论。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价值观中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其中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期待、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它规定特定的价值观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从社会现象上看,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似乎只是取决于个人的利益、欲望、兴趣、情绪甚至嗜好等纯粹与个人相关的因素,因此,人们往往把个人的价值取向视为主观的、任意的和随机的。但是,透过每个人的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价值选择,我们就会发现:个人的价值目标总是“取决”于社会的某种价值理想;个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取向”社会的某种价值导向;个人的价值认同总是“认同”社会的某种价值规范;个人的价值选择总是“依据”社会的某种价值标准。这深刻表明,在价值观的矛盾中,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谓“价值导向”,就是以社会的名义提出的价值诉求,又以社会的名义引导每个个体认同这种价值诉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的存在方式正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形成相互冲突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从而也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个人价值取向。解决个人价值取向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通俗地说,要解决“我到底要什么”的问题,关键要解决“我们到底要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到底要什么”扑朔迷离,“我到底要什么”必然模糊不清。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是提高理论思维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增强战略分析能力的实践智慧,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根本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在理论上“信服”马克思主义,用理论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的理想信念才是稳固的、坚定的。这是因为,信仰的坚定性,源于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页)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认识能动反映原理,从规律性上为我们提供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自信。(作者:孙正聿 吉林大学教授)
+1
猜你喜欢
超市、便利店主要经营什么产品?哪些产品利润高?
166
街舞科普,了解一下?
236
金婚银婚是多少年 金婚银婚是什么婚
283
自主寄存物品丢失,超市是否担责
205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157
公共卫生健康安全知识
227
今天是田馥甄的生日也是梵高的生日
165
如何做清炖鱼汤,如何做清炖鱼汤简单的做法窍门
164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知识总结报告,深入解析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知识总结与实战技巧
138
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启动
125
二手房交易流程及税费(仅供参考)
幸福的一家人作文(精选15篇)
健康生活方式的10条“金标准”!赶紧对照一下
关于潮州市光正实验学校调整学费收费标准(拟)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潮州市枫溪阳光实验小学2017年秋季一年级新生招生简章
科普添动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可期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
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是什么意思
经前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乳腺癌?一文和你说请
汽车美容开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