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回望•我这四十年 ︳教学著述篇(7)创造性:现代教育的生命力

2025-03-08 本站作者 【 字体:

江苏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_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

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回望•我这四十年》梁溪一苇著

回望•我这四十年 ︳教育教学著述篇(论文发表类)

第一篇

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鼓缶而歌·有孚盈缶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

任重须疆

教育教学著述篇(7)

《创造性:现代教育的生命力》发表于《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12月15日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

教育教学著述篇

《常熟高专学报》·素质教育研究·2001年12月15日

创造性:现代教育的生命力

致远茶书房 梁溪一苇

创造教育是创造力开发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恩格斯说过:“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创造力的发现、培养和整合,离不开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家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只有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一席之地。而国民的创造能力归根到底要依靠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准,培养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实施创造教育,构建创造教育理论框架的实践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对创造教育的研究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_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一、创造教育是对传统知识教育体系的重建

创造教育是相对于知识教育而言的。它要求在充分的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总的说来,教育的社会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即重视历史人和促成再创造。一方面,“重现历史人”,就是使受

教育者能够继承和掌握前人劳动创造中已经获得并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另一方面,就是在个体身上建立一个德、智、体、美、技等各种素质的合理结构,使之能够现实的置身于社会交往中。“促成再创造”,是在“重现历史人”的基础上,按照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更新的要求,按照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结果,去改变传统意义上人的形象,去设计造就一种新人。二者的关系是统一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导,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弊病,从教育的观念上看,就是重视“重现历史人”的功能而轻视“促成再创造”的功能。然而,“促成再创造”的功能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功能。

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

创造教育的观念,就是要把教育看成是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的战略产业:创造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大量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使人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新知识体系;创造教育的体制是建立能够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系统结构,它是开放的、多层次的,随时准备接受新信息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馈;创造教育的教育手段就是要改单纯传授知识为在开发智能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授。与传统教育相比,实施创造教育难度大,它要求有配套的教学系统,例如相应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管理方法、教学与人才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等。

然而,人们对创造教育的认识往往有局限和片面之处。一般认为:(1)创造教育是传授创造学原理、培养学生创造发明能力的一种专门课程;(2)创造教育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3)创造教育就是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4)创造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指导原则等等。

归结起来,上述各种看法都只是把创造教育看成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局部性质的问题,或认为仅仅是属于智育范畴的问题。恰恰相反,创造教育是对传统知识教育体系的重建。

我国教育先进地区已开始实践。例如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的实施,他们提出一个“突出”、两个“构建”、三个“加强”。一个突出:在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三者关系中,要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所有学生都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全面发展基本素质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两个构建: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新教材体系。三个加强:加强对学生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

可见,上海市正在进行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根本目的和显著特征的创造教育的新体系的构建。实施创造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观至关重要,它对创

造教育行为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

二、创造教育的关键在于重视学生这一创新主体作用

1.创造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创造潜能的创新主体。

首先,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有的人谈到创造,就会很快和那些天才联系起来,似乎与己无关,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是望尘莫及的事。其实,这是对创造的一种偏见。心理学家马斯洛夫把创造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种。前者可理解为天才,他们的创造活动在社会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如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大师、作家等。后一种则是人人皆有的,即对自我来说,进行了具有新意义的活动,但不一定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评价。这两种创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往往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者如果深人某一领域,创造产生了不同凡响的社会效果,就成了“特殊才能的创造性”的天才。事实上,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的先天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

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他们不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且他们身心的发展是有

规律可循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明显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收各种知识,模仿成年人的举动;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随着身体的健康发育成长,在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过程中,这些特点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创造力的发展往往为一生的事业打下基础。许多发挥了创造才能的人,往往在儿童时期就已显端倪,到青年时期就锋芒毕露了。

最后,对那些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其创造才能尤其不可低估。长沙市九中谭迪熬老师平均每三天辅导学生完成一项小发明,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年获三项国家专利的事业作了有力的证明。谭老师说:“人人都有创造力的禀赋。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开采挖掘。”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

2.创造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中的能动的主体。

教育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地塑造和改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性,不断地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于是,教师应该首先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改变专制作风。第二,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法国心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的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第三,努力完善学生的主体结构。学生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分别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

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

3.创造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

从哲学上看,创造性与个性是同义词,与共性是反义词,从心理学上看,创造能力与知识不同,只能寓于生活的实体一一个性之中,能力决不可能脱离个性而存在;从社会学上看,人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学习首先是个体的学习,而且只有那些有个性的个人才能自由结合成为有生机的集体;从教育学上看,教育人口的激增,不仅意味着学生数量的激增而且意味着质量上的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取决于个人的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两方面的差异。正如合作教育学指出的,“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不,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

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创造教育的概念,要求教育坚持“从儿童个性出发”的态度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育的划一、僵化,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发展个人的特点、强点、闪光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大写的“我”(Я),创造教育的使命正是帮助个人发现和开发这种特殊潜能。个人的特点、强点、闪光点,就是潜在的创造力,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

致远茶书房,笃行生活哲学与美学。

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由阅读致远而感受的精神力量;

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由茶叙雅集而获得的生活之美;

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由美食美玩而带来的人间温情;

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由易学人生而提升的高阔境界;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一起交流投资理财收获那黄金般的天空。

理论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_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阅读全文
本站访客:83471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