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
2025-02-26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一、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填空或简答)
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游戏性;5)整合性
2、预设性教育活动(名词解释)——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
先设定;由教师在活动中,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引出主题;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引出主题。
3、生成性教育活动(名词解释)——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然后生成主题;幼儿生成主题。
4、幼儿教师需要创设的三种教育环境(填空):自然环境、物质材料、心理环境。
5、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要求(填空或简答):
1)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物,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2)朴素: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综合利用。
3)美观:做到布局合理,从整体到局部都符合儿童审美需要。
4)安全: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5)亲切:能激发儿童主动地接近环境,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6)适合:根据科学活动的要求来选择材料和创设环境。
6、活动设计方案的格式:
1)活动名称: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活动目标:2—3条为宜,分清楚角度,角度要统一
①写3条的话要从知识经验(知道、了解)、情感态度(喜欢、乐意)、能力方法(提高、增强、尝试)
②写2条的话应从情感态度或能力方法、知识经验两方面写。
3)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准备工作(课前的相关工作)
4)活动过程:导入(引课部分、方法)→基本或主体(分步进行)→结束(教师小结)
关键性语言:关键性提问、指导性语言、小结
5)活动延伸:一句到两句(如到区角继续完成等)
6)活动评价
二、数学教育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儿童
自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与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而是人体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反省抽象”所建构而成的。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心所创造的关系进行主体的自我建构。
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填空或选择)
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到顺应;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数学天资。
2)发展学前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儿童提供学习数学的环境和材料。
4)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活动目标有哪些?(简答)
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6、集合间的关系(填空或选择):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7、感知集合教育(名词解释)——是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
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8、感知集合的意义(简答):
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2)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4)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9、计数活动(名词解释)——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
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10、计数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填空):1)口头数数、2)按物点数、3)说出总数、4)按群计数
11、分类教学的注意点(简答):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3)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
12、排序活动的类型:(填空或选择)
1)按次序规则排序:物体量的差异、物体数量差异、外部特征;2)按特定规则排序
13、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名词解释)——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
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
14、(填空)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学习的方
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集合图被广泛应用。
15、“量的守恒”的教学方法(填空):可以通过运用变式、添加干扰因素来实现。
16、“自然测量”教育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
瓶子等)作为量具来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尺不可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选择)
17、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1)3—4岁(小班)能较好地区分上下空间位置;
2)4—5岁(中班)能较好地区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
3)5—6岁(大班)能较好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空间位置。
18、时间的特点(填空):流动性、抽象性、不可逆性
19、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选择):主观性、含糊性、易受生活实
际经验的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0、什么是操作法?操作法的注意点是什么?(简答)
1)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

猜你喜欢

组成多聚核苷酸的骨架成分是 组成多聚核苷酸的骨架成分是什么


容县:深耕党员教育培训责任田


“倾听花开的声音”塘湾小学举办儿童性教育主题活动


这堂“开学第一课”,习近平主讲我们党的传家宝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1、2025年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大赛活动方案


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现象


【家校心连心 教育手牵手】郑州北大青鸟翔天信鸽家访活动圆满结束!


教育部:六大举措吹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号角


省干校荣获2017年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