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育人理念及其践行
2025-02-2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以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实践为例
杨虎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北京 海淀 100091
摘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教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这一原则的要求,切实承担起“育人为本”的时代使命,加强管理育人则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多年来,北京大学在“服务大局、规范管理、加强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的指导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设计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育人活动。这些理念和实践可提供如下启示:加强管理育人,是现代远程教育在新时代承担教育使命、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应该在密切结合日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通盘设计、精心组织;应该充分利用本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具有特色的系列活动。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管理育人;北京大学
一、在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中加强管理育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为此,高校的各项工作的理念和实践都必须紧密围绕育人这一主线来展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虽然其教育对象和手段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本质上也要符合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升其知识技能,更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落实育人理念,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校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重教学、轻育人”误区,主要表现在:
(1)从教育目标来看,认为现代远程教育属于继续教育领域,和全日制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不同,学生以业余学习为主,所以教育活动应以讲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顺利毕业,拿到文凭为主要目标,没有育人的职能和义务;
(2)从受众对象来看,认为教育的受众对象主要为成人学生,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定型,教学单位很难在育人工作上做出成绩;
(3)从工作重点来看,往往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以获得多多益善的经济效益;二是注重利用最新技术,建设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网络课程资源;三是完善教育技术平台,为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4)从职责分工来看,从事教育辅助工作的人员,只要做好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就可以了,没有责任和义务开展育人工作,教书育人仅仅是授课教师的事情。
这些误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育人的功能,影响现代远程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使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难以真正形成,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其实,无论是从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要求来看,还是从高校自身的基本功能和时代使命来看,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承担起育人的教育职责,不仅是极其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行的。在新时代里,由于网络新媒体教育方式的特殊性、便利性、广泛性,更会使育人理念的践行工作特色更为鲜明,效果更为突出。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中,除了充分发挥网络课堂这个主渠道的育人作用以外,办学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育人职责和功能也不能忽视。无论是在工作理念,还是在工作实践的层面上,都不应该将其仅仅定位为一般的事务性、辅助性的管理工作,而是应该围绕高校育人的整体目标,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通盘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服务工作,创造性地发挥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预定目标。
基于以上研判,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加不断加强和改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管理育人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从2018年开始,北京大学根据学校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整体布局要求,停止了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工作,到2023年之前,随着最后一批学生的毕业,北京大学将最终完成现代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对多年来管理工作中的育人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学校当前正在开展的各项收尾工作提供更为明晰的工作思路,也可以为其他高校继续践行好现代远程教育的育人使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育人理念
北京大学于1998年初开始筹建现代远程教育,并于1999年开始面向成人学习者招生。2005年,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全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2013年,根据“管办分离”的办学思路和原则,原网络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承办全校网络教育的办学实体。二十多年来,作为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列的重要教育体系之一,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贡献。截止2019年底,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共培养了56312名毕业生,其中16724名优秀学生获得了学士学位,已经或正在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多年来,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时,既注重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完善教育内容,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特别注意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再教育、再引导、再塑造,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后,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北大人”。为此,学院在常规的网络课堂教学之外,尤其重视不断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出并努力践行“服务大局、规范管理、加强教育、人文关怀”的育人理念。
所谓服务大局,就是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树立树立“三服务”的工作意识:服务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北京大学的工作大局,认真履行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应有职责。为此,学院在不同地方和不同系统开展了多个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教育项目。比如,从2001年开始,与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全国培训优秀法官和检察官。自2010年起,北京大学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面向全省新生代产业工人开展“圆梦计划”教育培训项目,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服务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远程教育模式。项目实施十年来,共有11947人顺利毕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时代优秀产业工人的“中国梦”“北大梦”。这一办学模式在各高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成果获得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网等1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所谓规范管理,即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教育部、北京大学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坚守“北大标准”和“学术底线”,培养学生的敬畏规则的意识。从始至终,对学生加强学术道德和规范教育以及考风考纪教育。在每次考试前,都会发布《致全体考生的一封信》,并组织召开监考人员培训会,讲解考场注意事项,要求监考人员严格执行《监巡考十不准》。在考试结束后,会结合违反考风考纪的具体案例,向学生发布警示通告。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北京大学崇高的学术地位,既是由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传统造就的,更是由其“高标准、严要求”的学术规则所造就的,学校和学院从来不会因为学生身份的特殊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放松要求,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历来都是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始终以“北大人”的身份严格自律,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在毕业时能够在学业和人品两方面都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所谓加强教育,即是从学生参加入学考试直到毕业离校,管理者把握一切可以育人的时机和环节,通盘设计工作方案,采取各类举措,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日常行为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从而将育人理念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在学生入学时,开展以学术道德、校史校情、学习规划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学习期间,加强以党史国情、北大文化、学习服务、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教育;毕业前夕,加强以增强北大身份认同、发挥模范作用、明确社会责任的毕业教育。
所谓人文关怀,即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倡导“待学生如亲子弟”的工作理念,坚持“微笑服务、及时交流、细致工作、妥善解决”的工作作风,在坚持和遵守各项校规校纪和工作原则的前提下,通过配置专职班主任、课程助教,定期开展语音答疑、微信交流,举办专题讲座、面授辅导班、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多途径关心、帮助和支持学生,尤其对在学业、心理、思想、生活、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怀,帮助他们及时克服困难,以阳光的心态、积极的状态完成学业、顺利成才,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增强学生对学校和学院归属感与感恩之情。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学位英语考试是广大学生获取学士学位道路上的一个较大障碍,为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提高学位英语考试的通过率,学院自2014年起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有需要的学生举办学位英语辅导班。截止2019年底,共开办辅导班11期,培训人数2383人,使得每年毕业的学生学位英语的通过率有了显著提高。
三、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育人实践中的重要做法
基于上述育人理念,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特殊属性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规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有效配合日常教学活动,在管理工作中设计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北京大学的身份认同感,最终带着合格的“北大人”身份走向社会。
(一)入学之初,精心设计并努力做好入学教育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北大之初就珍惜北大身份、了解北大文化、明确求学宗旨、敬畏基本规则、做好学业规划,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为新生讲好“入学第一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做法是办好开学典礼和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1.办好具有丰富育人内涵的开学典礼
大学开学典礼是大学新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过性仪式”,不仅象征着新生身份的转换,还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对于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来说,其身份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而是散布在全国各地,在工作之余,采取网络远程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与高校在空间距离和学生身份上的疏离感,同时也让学生对了解和融入所在高校有了更为强烈的期望和需求。为了从学生入学之初就解决这一问题,学院会在每学期开学之初,通过组织北京地区学生现场参与并向其他地区学生现场直播的方式,按时举办新生开学典礼,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典礼的育人效果愈发凸显出来。
为了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或收看典礼,典礼的时间会安排在周末时间,地点定在北京大学校内。其议程一般为:①播放新生入学纪念DV;②合唱国歌;③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领导致辞;④教学院系优秀教师代表(1—2名)讲话;⑤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分享学习经验;⑥优秀新生代表讲述入学感言;⑦与会嘉宾为新生代表佩戴北大纪念校徽;⑧参会师生合唱“准校歌”《燕园情》。播放新生入学纪念DV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学校、学院的情感距离,再加上合唱国歌,可以增强学生入学的庄严感。领导和优秀教师代表在讲话中为同学们介绍北大以及北大远程教育的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同时向同学们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传授成长经验与学习方法,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北大师长的学者风采。优秀毕业生代表经常采取现身说法,为师弟师妹介绍更为详细、具体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优秀新生代表则多讲授自己追梦北大的历程、圆梦北大的喜悦、筑梦未来的决心。同龄人的发言往往能够引起新生更多的共鸣。为学生佩戴纪念校徽,可以增强学生成为北大人的自豪感,真切体会到“被选择的庄严感”[]。以合唱《燕园情》作结,可与观看DV、合唱国歌形成呼应,进一步增强学生融入北大、使命在肩的荣誉感与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开学典礼的教育内涵与文化意蕴得到充分凸显,让全体学生深受教育和感染。
2.开展学术道德和学习纪律教育
和全日制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宽进严出”的特征。学生在“半工半读”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业方面的投入情况往往无法和全日制学生相比。因此存在学业困难的学生相对较多,抱有混得一纸文凭态度的学生也不乏其人,甚至还有为了毕业而投机取巧甚至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因此,在做好学习活动的支撑服务工作以外,对学生持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习纪律教育就十分必要。有鉴于此,开学典礼上,学院都会建议每位领导和教师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端正学习态度、坚守学术底线的重要性。在典礼结束后,学院还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主题为“学术道德、学习纪律与学习方法”的讲座。主讲教师会结合北京大学以及北大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详细介绍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做好学习规划,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会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讲授学习和遵循学术道德、学习纪律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严格做到作业不应付、论文不抄袭、考试不作弊。讲座之后,班主任会进一步详细介绍各项规章制度和学习要求,让学生对北大的严谨学风和基本要求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进而树立敬畏北大、敬畏规则的意识。
(二)学习期间,持续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学制为3—5年,在此期间,每一位教育管理者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配合授课教师和学习中心的工作人员,做好督学、导学和助学工作。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工作的育人效能,学院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之外,见缝插针地设计并安排一些“锦上添花”的管理、教育、服务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培植学生的爱校情结。
1.密切与学生的沟通,推行双导师双助理制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中国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的神圣使命,现代远程教育的从业者也不能例外。所有的管理工作者,要切实做到尽责履职,就必须对学生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跟踪学生的成长。尤其要密切关注以下问题: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真实发生?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在发生正向的变化?在北大的学习是否对学必须生的工作、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有什么诉求和建议?
为此,学院会通过定期召开学习中心会议、走访各地学习中心、组织师生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并集中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
此外,学院还在“圆梦计划”的学生中开创性地采用了双导师双助理制度。学生通过网络按照约100人的数量组建跨区域的学习班级,每个班级约由5-10个学习小组组成。每个班级除配备班委会、辅导教师、班主任以外,还配备一名学生导师和一名人生导师。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一名学业助理和一名人生助理。在学习期间,人生导师和人生助理要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解决和解答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上的各种疑惑与问题。学业导师和学业助理要辅助主讲教师和助教,支持辅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及时传达相关教学要求及信息,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还要定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搜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寻求主讲教师和助教的解答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双导师双助理制的实施,能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和暖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网络教育给师生之间带来的时空隔离感以及学生对学校、学院的疏离感。
2.加强网络通识教育,持续开展“博雅文化论坛”
为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同时体现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学院自2008年开始,在正常的网络教学活动之外,免费为全体学生开设了富有浓厚北大学术气息的“文化讲坛”栏目,并于2014年将其升级为“博雅文化讲坛”。讲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以北大名师和优秀博士网络直播讲座为形式,为学生提供北大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领略北大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底蕴。讲坛自开设以来,每学期安排五场讲座,截止2019年底,共安排100余场(录播的全部讲座内容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讲座主题兼容并蓄,涵盖人文、社科、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自觉提升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关注和正确剖析时政热点与科技前沿,向学生传授人生与职业规划之道、心理调适和学习之法,既高端大气,又接学生地气,因此深受学生欢迎,最多一次有近1300人同时在线学习。以2019年讲座为例:

猜你喜欢

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现象


宿州学院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神武路小学:经典润童心 阅读共成长


——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在沪召开


班组(第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地面频道


中公教育及高管被证监会判罚1000万元!四个月股价几乎腰斩


多所高校铺开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创新的火花比完美的学分更重要


镇安县职教中心举行“南京长江援助基金会.优秀教师专项奖金”颁奖仪式


请抓紧时间搞定!深圳少儿医保申报系统即将暂时关闭!


史记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 史记是不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


雷雨一课是按照什么的顺序来写的 雷雨这篇课文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的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寒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了什么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
